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大学生创业法规-大学生创业法规

我国大学生创业法规-大学生创业法规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在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四川省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设想且开展了创业教育试验,其初衷是为了解决弱势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一般认为,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很快,这一自发性的创业教育探索与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推向全国。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创业教育从萌芽走向了发展的状态。但是到目前为止,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观念教育、意识教育上。

我国大学生创业法规-大学生创业法规

创业研究的兴起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最著名的是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截止到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许多学校还设有创业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它的直接成果是: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一代创造的。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如Intel的摩尔、葛鲁夫,Microsoft的盖茨、艾伦,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尔,Yahoo的杨致远等,无一不是创业者们的典范。据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统计,自1990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多个新公司,截止到1999年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雇用了110万人,创造出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的创业教育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7年。创业教育的舆论与试验最早可以追溯到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四川省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设想且开展了创业教育试验,其初衷是为了解决弱势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他们认为创业教育的本意就是创造教育和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使不包分配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创业型人才。1990年下半年由原国家教委牵头成立该项目的协调组,并以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河北省、辽宁省为项目试点单位进行布点研究和实验。1993年4月,江苏省“创业教育理论与实验”课题组推出了《创业教育系列丛书》。该丛书中的《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和《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集中总结和反映了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主要理论问题。(www.xing528.com)

二是初创阶段:1997年至2002年。一般认为,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这一年的年底,一些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浏览互联网时,发现了一个新事物——“创业计划”。创业计划的意思是为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在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服务制作和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计划报告,再向一些风险投资家游说而取得投资或者创办公司。受此启发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我国率先举办了历时5个多月“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其中不少作品颇有价值,一些投资企业闻讯纷纷上门洽谈。不久,清华大学获准全球商业计划竞赛联盟的资格并且成为该联盟中来自亚洲的第一个成员。很快,这一自发性的创业教育探索与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推向全国。2000年、200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又分别承办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的高校和作品越来越多。到2002年,教育部的参与主办,更使此项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各高校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随后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在大学生中开设“创业教育” 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家素质及其个性特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调查、风险投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是拓展阶段:2002年至今。对比国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与国外一样,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毕业生就业政策转向的特殊背景决定的。我国的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启了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精英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高校连年大幅度扩招,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2002年,当高校扩招引起的就业难现象再次升温时,我国政府也更加重视起大学生创业教育。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措施,是一项划时代的开创性工作。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5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全国高校培养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600多人,有力地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引进与推广了SYB(start your business)项目。在大连、深圳等城市进行创业示范扶持指导。2004年7月,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37所高等院校进行以SYS为中心内容的创业教育。到2005年1月,以SYS为中心内容的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在2005年年底,完成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翻译与改编。同年,由团中央、外联部、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共同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并且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等进行试点,逐步推行学生创业教育。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创业教育从萌芽走向了发展的状态。但是到目前为止,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观念教育、意识教育上。这个在各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中不难发现,如“创业基础”“创业素质教育”“创业心理学”等。诚然,高校毕业生们需要在创业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做好意识准备,但是,创业不是一项单有心理、意识准备就能完成的工作。创业是有风险的,创业是要进行具体的事务的。比如,要融资,要工商注册登记,要税务申报,要签购销合同、劳动合同,甚至还要打官司。高校如不能通过更具体的课程教育培养毕业生的创业技能,毕业生创业的失败将是大概率事件。前面的学长们都倒在了创业的路上,后面的学弟们还有多大的创业勇气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