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互动互促:高质量发展研究

内蒙古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互动互促:高质量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共同体视角来看,打造一个内蒙古“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共同体,其最终目标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此框架下,选取这一区域内最为典型、涵盖最广和最具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为重心,而符合这一标准的旅游资源就是长城文化。

内蒙古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互动互促:高质量发展研究

1.内蒙长城文化应以保护为主,部分地段开发利用

我国对长城的保护极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长城的保护多次讲话。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嘉峪关考察时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鉴于长城内涵的复杂性,要想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首要的是对其进行全面认识,这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长城文化遗产内涵的界定和认识,既不应该局限于长城墙体及其附属设施本身,也不应该无限放大,把与长城无关的文化内涵囊括进来。首先应从最基本的考古、历史两方面去描述,其次要找到并归纳总结中国长城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但是,我们也不能够等待将所有长城遗址及其相关历史文化信息认识和描述清晰以后,才去开展各项保护利用工作,而是应当把这项工作贯穿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始终。全面认识和描述文化遗产的工作注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包括历史沿革、遗址辨认、文化发掘、价值评估等诸多工作。

2.从“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到“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www.xing528.com)

通过梳理北方民族和草原文化的历史,我们提出“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以其作为内蒙古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分布格局。从共同体视角来看,打造一个内蒙古“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共同体,其最终目标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这一文化带出发,正是由东向西延伸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带和由南向北延伸的万里茶道文化带。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集成区——内蒙古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农牧文化交错带的历史等因素而享有长久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带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和核心地带,是沟通东西方贸易、人员往来最重要的地带,在这一地带留存了大量有关草原丝绸之路的文物遗存。在这一地带,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包括草原都城文化、汪古部落文化、弘吉剌部落文化、蒙古族源文化等等。内蒙古“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中的万里茶路文化,横跨中国大江南北,从南方的武夷山等地将茶叶辗转输送至内蒙古,又通过内蒙古沿黄河(长城)区域继续向北,翻过大漠戈壁,远销蒙古、俄罗斯乃至中亚、欧洲各地,这极大地连通了中、俄、蒙三国的贸易往来和交流。万里茶路的辉煌历史留存了丰富的遗迹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二连浩特伊林驿站、旅蒙商文化、大盛魁、归化城商业街等等。

文化旅游基础框架的构建,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有层次地正确认识地域文化内涵。内蒙古黄河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体,故应根据其不同内涵主体的特征划分层次、甄别类型,分步骤、有选择的重点开发,因此我们在“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的基础上提出“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在此框架下,选取这一区域内最为典型、涵盖最广和最具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为重心,而符合这一标准的旅游资源就是长城文化。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历代长城及其防御体系可作为沿黄河文化旅游走廊的核心线索,将沿线各类文化资源串联起来,采取“点—线—面”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遗产认知、价值评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长城文化遗产的内涵要划分层次,根据重要程度和遗产开发利用的价值初步拟定划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和外围区,每一个区域中所包含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因子各不相同,核心区中主要是长城遗产中最重要的长城墙体、各级城堡和金石碑刻、寺庙、戏台等相关遗存,这是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