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故事敢叫日月换新天

编故事敢叫日月换新天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期间,毛泽东在不少场合反复讲不怕鬼的故事,旨在鼓舞人们的志气。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特别说到:“中国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这说明,在1959年四五月份,毛泽东就在考虑并提议编选《不怕鬼的故事》了。到这年夏天,《不怕鬼的故事》便基本编成了。

编故事敢叫日月换新天

1958年这一页,翻过去了。

1959年春,由于在西藏平叛,西方舆论大肆攻击。冰雪覆盖的北欧小国挪威,在报刊上两次登出攻击毛泽东的文章,并载有毛泽东的漫画,还在他的脸上打大白X,说毛泽东是比希特勒还希特勒的独裁者,人们可以骂神,为什么不能骂毛泽东呢?难道毛泽东比神还厉害吗?如果中国对此如何如何不满,西方就会有一千张报纸大骂毛泽东的独裁云云。

4月27日,中国驻挪威大使馆根据国内指示,向挪威政府递交照会抗议。有关材料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推荐给中央其他领导人及负责新闻工作的同志阅读,还在上面写了如下批语:“我意应借此同西方不是一千家,而是一万家、十万家报纸挑战,让他们都在我的面上打白X,骂希特勒的更甚者,我认为如此极为有益,将此事闹大闹长,让世界人民注意……。这是个好题目,不应放过。”

又说:“挪威的两次漫画及其凶恶论点都应登在人民日报,并加驳斥,引起挪报十次二十次三十次报复,和我们的反报复。”反观国内,1959年,毛泽东继续沿着纠“左”的思路做工作,但同时又担心由此从根本上否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似乎要进行两面作战。

不管怎样,鼓励志气,增强信心,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应付国际压力这条战线上。

这年4月15日,第16次最高国务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这个国家最高级的讲坛上,通报当前的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他说:从去年8月起,出了两件事,都跟我们有关。一个是台湾问题,一个是西藏问题。接着回忆起1958年炮击金门,打死打伤对方高级将领的事。这自然是令人快慰的,说明我们有力量,不怕打。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祖国的土地”,我们有理由捍卫,别人(美国)管不着。所以,“我看要奋斗下去,什么威胁我们都不怕”。

说到这里,毛泽东来了灵感,古代小说里不怕鬼的故事,成为他的语言素材:《聊斋志异》里有个狂生,晚上坐着读书,有个鬼吓他,从窗户口那个地方伸一个舌头出来,这么长,它以为这个书生就会吓倒了。这个书生不慌不忙,拿起笔把自己画成张飞的样子,画得像我们现在戏台上的袁世海的样子,然后也把舌头伸出来,没有那么长就是了。两个人就这么顶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个鬼只好走了。《聊斋志异》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这一仗打下去之后,现在台湾海峡风平浪静,通行无阻,所有的船只不干涉了。

一番话,说得人们哄堂大笑。据讲话现场记录,有六处注明“笑声”。这是毛泽东在郑重的会议上,第一次讲不怕鬼的故事。

这里说的是《聊斋志异》里一篇叫《青风》中的片断。讲有一个叫耿去病的书生,借住在朋友家里时,听说有一间屋子时常有鬼出没,他不怕,偏要去住。于是,“生乃自住,读于楼下。夜方凭几,一鬼披发入,面黑如漆,张目视生。生笑,染指砚墨自涂,灼灼然相与对视。鬼惭而去。”毛泽东讲起来,就生动多了。

一切敌人、对手和困难,都属于“鬼”,只有不怕它,才能战胜它、克服它。在此期间,毛泽东在不少场合反复讲不怕鬼的故事,旨在鼓舞人们的志气。

1959年5月6日,中南海紫光阁。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这里会见11个兄弟国家的访华代表团,以及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这是个高规格的会见。3月份刚发生了西藏分裂分子的武装叛乱,中印关系也陡然紧张,这是兄弟国家所关心的问题。毛泽东、周恩来、陈毅也是要借此机会向国际上表明中国的态度。在会见中,周恩来、陈毅向外宾详细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武装叛乱的经过,介绍了中国的立场。在介绍得差不多的时候,毛泽东说:“已经讲很多了,我再讲你们的肚子就要饿了。”(www.xing528.com)

但他还是不失时机对中国的态度及中印关系做了总结,他的话别具一格:“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世界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派。”

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特别说到:“中国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接着又讲了《聊斋志异》里耿去病夜读,涂面伸舌与鬼相视的故事。

毛泽东对自己提出的不怕鬼的话题,似乎特别感兴趣,四天后,5月10日晚上,他和刘少奇、周恩来、彭真及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又专门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了民主德国人民议院访华代表团。自然又谈到西藏问题,以及中印关系。毛泽东说得很轻松,他认为发生这些事,都是很自然的。有好处,可以让全世界看看、想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说:“所以我们应该欢迎并迎接这种挑战,不要花多少力量就可以还击,不要用十个指头,用几个指头就行了。我对朋友们说,不要怕鬼,鬼是这样的,越怕它,它就越多;不怕它,它就没有了。你们德国文学中有无这种材料,说明有人怕鬼,有人不怕鬼?”

不等对方回答,毛泽东偏头间特意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的大使:“最近在紫光阁接见外宾时,我讲了不怕鬼的故事,大使听见了吧?”这位大使说:“我和我们的访华代表团在中国过完‘五一’节后,到蒙古、朝鲜去了,这才回来不久,所以没听见。”

毛泽东接着说:“马列主义教我们别怕鬼。资本主义这个鬼确有其事,不过不要怕,希特勒是大鬼,蒋介石这个鬼也不小,在他以前还有袁世凯、满清皇帝等鬼。”

言下之意,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任何鬼都是可战胜的。5月13日,外交部办公厅把毛、周、陈5月6日的谈话整理打印了出来,分送有关中央领导。毛泽东把自己的那一份批给江青看,特别要她注意第13页,第13页上正是毛泽东讲不怕鬼,并说要把中国小说和故事里不怕鬼的内容,编成一本小册子的那段话。

这说明,在1959年四五月份,毛泽东就在考虑并提议编选《不怕鬼的故事》了。

他说到做到。指示当时的一位中央书记处书记,让他落实这项工作。这位领导把编选该书的任务交给了当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所,并由所长何其芳具体负责。到这年夏天,《不怕鬼的故事》便基本编成了。

该书主要选自晋人作的《列异传》,晋朝裴启的《语林》,刘宋时刘义庆的《幽明录》,唐朝戴孚的《广异记》、牛僧儒的《玄怪录》、裴骃的《传奇》、段成式的《西洋杂俎》,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宋朝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张师正的《括异志》、郭彖的《暌车续志》、上官融的《友会丛谈》、洪迈的《夷坚志》,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钱希言的《狯园》、朱国祯的《涌幢小品》、浮白斋主人的《雅谑》、王同轨的《耳谈》,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钱泳的《履园丛话》、黄钧宰的《金壶七墨》、程麟的《此中人语》,等等。所选篇目,短则几十字,多也不过千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不怕鬼并且有智有勇战胜鬼的故事。例如,选自《夷坚志》的《漳州一士人》,里西的那个人物什么怪异都不怕,他说:“天下无可畏之事,人自怯耳。”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的《鬼避姜三莽》,说一个叫姜三莽的人听别人讲到一个捉鬼的故事,就天天晚上潜行在坟墓间,像猎人等待孤兔一样,准备捉鬼;然而却一直没有碰到鬼。这个故事的作者评论道:“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选自《子不语》中的《陈鹏年吹气退缢鬼》,写一缢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毛发噤龀,灯荧荧青色将灭。”陈鹏年这时想:“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他鼓气吹鬼,鬼最后被吹得如轻烟散尽。选自《金壶七墨》的《陈在衡》,里面的一个鬼作了这样的一个表白:“鬼实畏人。”这很像这些故事的总结。至于前面引述的狂生耿去病夜坐顶鬼一篇,更是表现了人依靠自己的勇气或智慧战胜鬼。

何其芳把这个基本编成的小册子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是看了的。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还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故事,印发与会者。不久,庐山会议上出现意外变故,《不怕鬼的故事》的编选定稿工作暂时中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