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共享互惠:多元化机制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

推动共享互惠:多元化机制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要在实现包容性创新方面有所作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民众特别是BOP群体的系列权利。BOP群体系列权利的缺失,是他们被经济发展抛弃的根本原因。BOP群体所享有的本应由政府均等化提供的公共服务是远远滞后于其他群体的。BOP群体主动参与创新的目的是适应不同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实质上是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和重新配置治理关系的空间。

推动共享互惠:多元化机制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认为,创新依赖于参与者、考虑因素、需求、期望和价值观的相互作用。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监管复杂性,通过制定规则来调节技术创新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足以解决创新的社会适应问题,需要在组织、程序、规范方面的所有维度上进行评价管理。

传统的观点认为,创新中的参与者之间明确的角色划分,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学需求的强烈从属关系,以及实际上假设进步本身就是积极的,即创新与进步和福祉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维度的广泛变化,创新的图景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创新的决定论或线性概念受到了严重质疑。尽管进步、创新或福祉等概念使现代社会充满活力,但也往往模棱两可、不透明,无法确定准确的方向,也无法明确这些概念背后的选择、价值和愿望。包容性创新被视为社会发展和渴望创造机会的新思想和新途径,从内容的多元化、主体的多元化、组织的多元化、关系的多元化等多方面为社会中的BOP群体以及边缘群体成员创造发展机会和经济福祉(见图6−2)。

图6−2 包容性创新的多元化机制内容

当我们考虑知识和资源中不同产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创新系统的多元化机制对知识提供者和知识寻求者的好处非常明显。知识可能不再局限于一个或几个个人或整个地区,当知识和资源权利不是共同的终点时,创新框架并没有解决知识和创新交换的复杂性。在缺乏灵活的资源获取途径的情况下,即使拥有知识,也可能无法使用它。包容性创新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以生产关系(如员工参与)、消费关系(用户参与)、企业间关系、社会关系的空间调整等不同方式进行配置。包容性创新关注创造收入以及如何让最弱势群体获得消费品和公共服务如金字塔底层的市场。强调考虑社会资本的结合或群体成员之间密切的社会关系以及弥合社会资本或更广泛的弱势群体的重要性并与外部参与者建立联系,以便能够对改善生活条件和当地社区发展水平产生实际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脱贫地区的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有助于维护和加强内部社会资本。

在多元化机制约束下,包容性创新涉及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① 产品维度(满足BOP群体未获得满足的需求);② 过程维度(与改变社会关系有关,特别是有监管形式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③ 赋权方面(与社会政治能力和资源获取有关)。特别是在赋权方面,包容性创新能促进BOP群体社会政治能力的提升,满足其参与创新的需求和权利。赋权与财富的增加无关,而与能力的发展有关。政府要在实现包容性创新方面有所作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民众特别是BOP群体的系列权利。为什么他们经年辛苦劳作依然收入微薄?为什么农民工不能进入垄断国企工作,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机会,他们从小就没有接受和城里人同样的优质教育,他们贫穷的命运是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注定了的。BOP群体系列权利的缺失,是他们被经济发展抛弃的根本原因。只有BOP群体的权利得到保障,由此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经济过程之中,才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权利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是一道起跑线和社会安全网。BOP群体所享有的本应由政府均等化提供的公共服务是远远滞后于其他群体的。他们由于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导致即便是再低水平的工资,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倘若社会保障能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很多人就会拒绝低工资,他们的供给就会减少,从而提高在工资上的议价能力。(www.xing528.com)

包容性创新鼓励人人参与创新过程、人人分享创新成果,但并不强调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而是强调针对有形资产匮乏、市场竞争力弱、社会影响力不足的群体,借助自身资源,通过合作互助方式改善生活质量。与此相反,BOP群体缺乏凝聚力,大多数人不愿离开家,交际圈子只限家人和朋友。我们通过调查脱贫地区在实施包容性创新过程中的自发组织、政府组织、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四种类型的组织发现:① 由血亲、姻亲、朋友组成自发组织,他们强调家族的存在和重要性,能够提出创新项目并进行管理和谈判,以自愿方式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寻求资金和类型,他们比外部人员更具优势,对当地文化有很好的了解,了解邻居和地方政府,对包容性创新的实施效果最理想。② 政府组织中的任何类型,均具有政治合法性以及行政和法律知识,成员没有物质方面的激励,没有兴趣参加占用更多时间的项目,只有那些认为获得了政治认可机会的人,才是主要行动者,但占比相对较小。③ 社区组织由不同程度参与创新项目的当地居民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参与解决贫困问题的外部行动者创立,拥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希望改善福祉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些组织利用其专业知识并与其他外部参与者联系。④ 非政府组织提供技术援助并使创新项目具有可信度,希望获得当地知识,获得资源,并获得资金以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并希望有机会提高其技术技能以及知名度。从总体上看,包容性创新通过建立影响当地发展动态的组织,为一些被剥夺权利的社会成员创造了机会,增强了社会福祉,同时,实施新的体制安排和新形式的资源调动,对社会产生了变革性影响。

BOP群体主动参与创新的目的是适应不同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实质上是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和重新配置治理关系的空间。无论哪一类型的组织,都是由某些特定的特征所界定的,从事具有某种社会目的的经济活动,共享一套价值观、原则和规则,具有有限的利益分配自主权和独立性。任何组织既不完全是私人的,也不完全是政府的;既不是单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也不是单纯满足国家的需求。他们要么为开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要么为市场提供新机会,要么刺激创造新型社会企业家精神,要么促进新的措施化规范和规则。社会经济的创新潜力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对利润分配和私人占用的限制使社会经济组织能够提供产品和服务作为公共产品。由于他们动员各种类型的财务和人力资源(志愿者工作、捐赠、赠款、商业活动收入等),这些组织可以比国家更快地做出反应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其在经营和决策方面的民主方式以及在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社会经济倾向于重新思考措施,特别是在这些机构无法对新的社会需求做出反应的情况下。

熊彼特创立的创新理论中,创新主体主要是指企业家,范围显然过于狭窄。实际上,创新领域是广阔的,创新主体是多元的。创新主体自始至终参与管理创新全过程,是具有创新能力并实际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或社会组织。按照创新主体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采取的形式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国家主体。包容性创新的主体之间建立小组和联盟可能会导致新的结构和社会空间的发展,被视为直接参与倡议制定和实施的群体,他们对某一特定主题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影响着参与者的决策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包容性创新汇集了许多本地和外部参与者,促进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企业在寻求、选择的基础上与外部参与者建立起平衡的伙伴关系,进而促成了不同类型的知识、技能和创新工具等的融合,从而促成包容性创新项目的实施。对于BOP群体的每个个体而言,包容性创新项目提供了获得技术技能的载体,提高了个体的自尊和赋权可能性,个人和集体能力的获得和随后的集体赋权过程带来了措施结构的变化。

创新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处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中,以各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单向沟通或者双向沟通,但拥有双向权利的双向沟通或许是最可持续、最体现民主的安排(见图6−3)。

图6−3 包容性创新多元化机制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