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镇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现象研究结果

中国城镇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现象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通过对城镇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特征的计算和分析,基本证明假设3是成立的。首先,目前城镇居民的个人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存在着过度现象,并进一步加剧了个人与家庭之间的教育竞争态势。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低收入家庭、低教育程度与低社会阶层的家庭更容易出现教育投资过度现象。本研究除了证明上述假设的成立之外,还发现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教育补偿和教育竞争的功能和目的。

中国城镇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现象研究结果

本章通过对城镇居民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特征的计算和分析,基本证明假设3是成立的。

首先,目前城镇居民的个人家庭教育投资普遍存在着过度现象,并进一步加剧了个人与家庭之间的教育竞争态势。这使得部分个人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偏离正常、理性的轨道,也使得多数城镇居民个人和家庭承受着很重的经济压力。对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水平的特征判断的实证研究表明,只有58.0%的个人家庭教育投资属于合理范围,有35.9%的个人家庭的教育投资存在着过度问题,因而城镇居民个人家庭的教育投资过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低收入家庭、低教育程度与低社会阶层的家庭更容易出现教育投资过度现象。虽然这种现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些家庭群体的教育竞争能力,减轻了他们在教育上的弱势地位,但也可能造成教育收益的降低、风险的加大以及很高的经济负担,给这些个人家庭带来损失。而且根据教育发展态势来判断,后者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对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水平的特征判断还表明,个人家庭对自己教育投资水平比较容易出现误判,更容易低估自身教育投资水平。因而许多个人家庭不断向家庭教育投资高者看齐,互相攀比、竞赛的状况普遍存在,更使这些个人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偏离正常、理性的轨道。由目前城镇居民每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人均家庭教育投资费用高达164595.13元至181920.93元之间;有在学人口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率已经达到48.13%;中小学生家庭有42.7%、大学生家庭有75.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第一位等,这些数据都证明大多数城镇居民个人和家庭承受着很重的经济压力。而且,从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较长时期历史变化状况分析,家庭教育负担仍然在持续不断地加重,学校教育支出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家庭教育负担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除了证明上述假设的成立之外,还发现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教育补偿和教育竞争的功能和目的。教育补偿功能表现为,在一些学校教育水平相对不高的地方(例如小城市)和学校(例如一般学校)的家庭会通过增加学校外教育支出和择校费支出的方式,补偿孩子的教育不足,期望以此实现缩小与他人教育差距的目的;教育竞争的功能表现为,家庭的学校外教育支出以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和家教费的支出为主,具有较强的应对考试和升学需要的现实目的。当然,家庭教育投资具有教育补偿和教育竞争的作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这两种功能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烈。(www.xing528.com)

其次,不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个人家庭特征的人群之间存在很大的教育投资的差异,而且差距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大。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单位类型的差别都会造成家庭教育投资的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又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扩大了不同类型人群在上述各种指标上的差异程度,也使得家庭教育投资的差异程度不断地被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