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解入门》第44篇:执之无用解析

《经解入门》第44篇:执之无用解析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谓高子说《诗》之固[7],以其不能通《诗》之义与意也。经义简质,必证以他经,旁通诸子及诸家传记之说,贯串靡遗,于义不背,方为通达。若徒守一家之言,妄加臆断,斯为固执。固执之弊,亦由读书不多而来[一]。故欲治经,不可不博览群书。[一]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三:“读书不多,未可轻议古人。”自通志堂刻外,承珙所见宋人说《诗》尚近十种,然皆一丘之貉耳。

《经解入门》第44篇:执之无用解析

孟子谓高子说《诗》之固[7],以其不能通《诗》之义与意也。学者解经,何独不然?经义简质,必证以他经,旁通诸子及诸家传记之说,贯串靡遗,于义不背,方为通达。若徒守一家之言,妄加臆断,斯为固执。固执之弊,亦由读书不多而来[一]。故欲治经,不可不博览群书。

【笺注】

[一]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三:“读书不多,未可轻议古人。”《朱子语类》卷第八十七:“人只是读书不多。今人所疑,古人都有说了,只是不曾读得。郑康成注经礼三百,云是《周礼》,曲礼三千,云是《仪礼》。某尝疑之。近看臣瓒注《汉书》云,经礼三百,乃冠昏丧祭,周官只是官名云云,乃知臣瓒之说已非康成之说矣。”《近思录集解》卷四:“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读书不多,则见义不精,然读书者又所以维持此心,使无放逸也。故读书则心存,心存则理得。”(www.xing528.com)

【附录】

胡承珙《求是堂文集》卷三《与竹村书》:宋人卤莽尤甚,竟有肆驳毛、郑,而实则于传笺并未卒读,且有似注疏从未寓目者。自通志堂刻外,承珙所见宋人说《诗》尚近十种,然皆一丘之貉耳。拙著从毛者十之八九,从郑者十之一二,始则求之本篇,不得则求之本经,不得则证以他经,又不得,然后泛稽周、秦古书,于语言文字、名物训诂往往有前人从未道及者,不下数十百条,拟俟通录一本后乃摘出别抄,以便就正。但近人著述如陈长发《稽古编》者不可多得,朋辈中又尠为此学者,里中绝无可与语,惟吴郡陈硕甫,段氏高足,学有师承,专击毛义,时有新得,上年曾寄一册见示,其中甚有精者,亦有与鄙见不合者,然不害其为同志也。惜相去颇遥,末由晤语。(《续修四库全书》第1500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