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解入门:第四十说解析

经解入门:第四十说解析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学解经,见书不多,而妄取前人旧说,没其姓名,以为己说,则与盗贼何异?阮元《文选楼藏书记》卷二:“《虞书笺》一册,茅瑞征著。归安人。刊本。是书以己意分条笺释,不袭前人旧说,多所发明。”崔述《考信录提要》卷上:“朱子《易本义》、《诗集传》及《论语》、《孟子集注》,大抵多沿前人旧说,其偶有特见者,乃改用己说耳。”陆嵩《意苕山馆诗稿》卷三:“杜陵羞雷同,退之戒剽窃。文本载道器,非求世苟悦。”

经解入门:第四十说解析

史记·酷吏列传》云:“攻剽为群盗。”《叔孙通传》云:“鼠窃狗盗。”初学解经,见书不多,而妄取前人旧说,没其姓名,以为己说,则与盗贼何异?且安知我能剽之窃之,而人不能发之捕之乎?为所读之书,人人必读,我所未读之书,人之已读者正多,倘事剽窃,欺人乎?实欺己耳!人而欺己,则终身无实获之事,又乌足以知圣贤之道哉?故为学戒剽窃。

【附录】

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一《礼记集说》提要:“(卫)湜后序有云:‘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后有达者,毋袭此编所已言,没前人之善也。’”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五《日下旧闻序》:“昔卫正叔尝纂《礼记集说》矣,其言病世儒剿取前人之说以为己出,而曰:‘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此编惟恐不出于人。’彝尊不敏,窃取正叔之义,至旁及稗官小说、百家二氏之书,或有未足尽信者,世之君子毋以择焉不精罪我,斯幸矣。”

阎若璩《潜丘札记》卷二:“吾之著书也,宁质毋夸,宁拘毋达,宁阙人之所共信,毋徇己之所独疑。此平生志也。”

阮元文选楼藏书记》卷二:“《虞书笺》一册,茅瑞征著。归安人。刊本。是书以己意分条笺释,不袭前人旧说,多所发明。”(www.xing528.com)

崔述《考信录提要》卷上:“朱子《易本义》、《诗集传》及《论语》、《孟子集注》,大抵多沿前人旧说,其偶有特见者,乃改用己说耳。”

胡广《四书大全·论语集注序说》:“《集注》于正文之下正解说字训文义,与圣经正意,如诸家之说有切当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没其姓名。”

陆嵩《意苕山馆诗稿》卷三:“杜陵羞雷同,退之戒剽窃。文本载道器,非求世苟悦。”

钱泰吉《甘泉乡人稿》卷八:“通志堂所刻宋、元经解,望溪尝用二十余年之力,删取其精要者,详集中《与吕宗华书》,不知果排纂成书否?然读望溪‘三礼’、《春秋》诸撰著,可知其宗旨矣。与吕书中言删遍一经,然后知三数大儒而外,学有条理者不过数家,而就此数家之中实能脱去旧说,而与圣人之心相接者,盖亦无几。初读时诧其持论过高,及观杭堇浦《续礼记集说自序》,谓卫氏《集说》采辑虽广,大约章句训诂之学为多,卓然敢与古人抗论者,惟陆农师一人而已。《永乐大典》中《礼记外传》唐人成伯玙撰,藏书家未有也,然止标列名目,开叶文康《礼经会元》之先,他无不经见之书。至元人之《经疑》,迂缓庸腐,无一语可以入经解,而《大典》中至有数千篇,益信经窟中可以树一帜者之难也。堇浦之治经与望溪家数不同,论定古人,则识力不相让。经生读之可知所从事矣。《通志堂经解》,余但有零星数种,卫氏《礼记集说》不能得也。杭氏《续集说》闻武林藏书家有抄本,当访求焉。卫正叔《礼记集说后序》云:‘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己,予之此编惟恐不出于人。后有达者,毋袭此编所已言,没前人之善也。’《四库提要》云:‘即此一节,非惟其书可贵,其用心之厚亦非诸家所及。’学者读斯语,可知著书当以正叔之用心为法,而经学之精深未及望溪、堇浦者,勿妄生高论,蔑视古人也。”[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