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家国情怀与伟大团结精神:新时代教学体系构建

大学生家国情怀与伟大团结精神:新时代教学体系构建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20]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应当是每一位大学生秉承的胸怀、必备的素养。二是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因为家国情怀也是一种天下情怀。家国情怀让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汇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要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怀爱国之情,行报国之志。

大学生家国情怀与伟大团结精神:新时代教学体系构建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以及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从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到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再到习近平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无不闪烁着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是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归依,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0]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应当是每一位大学生秉承的胸怀、必备的素养。身处砥砺奋进新时代的大学生,仍然要叫响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要用伟大团结精神不断厚植和涵养家国情怀。一是自觉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不断超越自我,团结一心投入到实现中国梦中,承担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团结精神的认真践履。在与同学、与社会的交流互动中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形成平等、正向、积极、健康的群体氛围和团队精神,在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团结协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因为家国情怀也是一种天下情怀。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案例:海外知识分子涌起回国报效新中国热潮(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12月18日,周恩来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诚恳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2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归国途中在香港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的行动,虽然受到西方国家的阻挠,但是也难以抵挡海外知识分子的回国之心。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到1950年年底,有近400名中国留美学生、200多名中国留英学生(占留英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回到祖国参加建设。到1955年11月,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到20世纪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他们当中,包括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程开甲1001ba1001ba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评析】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家国情怀让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汇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要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怀爱国之情,行报国之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