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主题示范满分作文:心理学视角下的自省能力

高考主题示范满分作文:心理学视角下的自省能力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把自省定义为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自省不等于自我批判,也包括自我肯定。自省也不等于盲目自责,自省是积极的、愉快的、建设性的,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自省是一种能力,自省能力好的人表现为意志力强、个性独立、有自己内在世界观、喜欢独处、追求自己的兴趣、有自信,能独立完成研究主题。

高考主题示范满分作文:心理学视角下的自省能力

【主题解读】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个性就是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四书集注》)孔子的学生曾子很能力行“自省”这一主张,他经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战国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他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而在心理学看来,自省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品德,更是一种使人走向幸福的能力。心理学把自省定义为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www.xing528.com)

自省不等于自我批判,也包括自我肯定。逆境时要自省,顺境时更要自省,在自省中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自省也不等于盲目自责,自省是积极的、愉快的、建设性的,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自省是一种能力,自省能力好的人表现为意志力强、个性独立、有自己内在世界观、喜欢独处、追求自己的兴趣、有自信,能独立完成研究主题。而自省能力差的人自我价值感很低,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太留意自己日常的感觉,时常担心亲近的人会不喜欢自己,不喜欢一个人生活,有时会有虚无感,觉得没有真正活着,经常为一些小事不安。

【佳作赏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