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实践精神与运作方式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实践精神与运作方式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质上去看,制度和道德一样,都是属于用实践精神的方式去把握世界。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规范和准则,也是这种规范和准则指导下的实践行为和行为方式。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就是党的创新思想通过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方式而展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过程中,精神中介所具有的实践性、理论性、工具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显。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实践精神与运作方式

从本质上去看,制度和道德一样,都是属于用实践精神的方式去把握世界。这也就说明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精神化了的行为实践,是一种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制度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且制度本身还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党制定并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或准则,这就要求在制度制定和健全中,必须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并通过制度的实施来展现党的创新理论。具体来说,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党通过用人民中心论这个根本原则去规范人们的文化实践行为并通过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来体现党和国家的执政意识的双向运动。也就是说,在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把党的创新精神中的人民中心论这个根本原则融进制度健全实践中,而且要用这个根本原则去指导人们的文化实践行为,并在人们的文化实践行为中去践履这个根本原则,最终促使人们正确的文化实践方式的形成。

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规范和准则,也是这种规范和准则指导下的实践行为和行为方式。首先,作为一种规范和准则,是为保护人民文化权益的规范和准则,因此,这就需要把党的人民中心论融入规范和准则中,成为规范和准则的灵魂和导向。其次,作为一种实践行为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在制度实施中必须反映人民中心论思想的具体的工作部署和操作方式。这就要求在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党要把自身的创新理论的人民中心论原则作为制度制定和运行的工作导向,且在这个工作导向下,要提出一系列落实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工作举措。

党利用自身的创新理论去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实践活动,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就是党的创新思想通过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方式而展现出来的具体表现。理论实践化与实践理论化的双向运动,很好地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品质。从这个意义上去说,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精神中介,它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精神气质,也有实践上的价值指向,因而其作为实践精神,是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合理方式。(www.xing528.com)

总之,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这个实践活动的中介,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即把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人民中心论作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根本原则,把党的理论创新作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有效路径,以及把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精神实质作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运作方式。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过程中,精神中介所具有的实践性、理论性、工具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