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及核心区建设措施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及核心区建设措施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设办公室、管理科2个科室,下设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中心1家事业单位。湿地管委会主要职责是承担湿地自然保护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湿地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体负责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实施,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架设核心区围网55千米,逐步实现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封闭式管理。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及核心区建设措施

【概况】 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湿地管委会)成立于2017年12月29日,为武清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等级规格为正处级。内设办公室、管理科2个科室,下设天津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中心1家事业单位。湿地管委会主要职责是承担湿地自然保护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天津市有关湿地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体负责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实施,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办公地址位于雍阳西道436号远通大厦10层。2019年,实施开展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拆除、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移民、“翠金湖”项目整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京津农药厂与天津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公司)拆除与土地修复、保护区科考七项工程。

【土地流转和地上物拆除】 按照“依法、公开、自愿、有偿”原则和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标准,完成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40.2平方千米、缓冲区30.27平方千米土地流转,共计完成土地流转70.47平方千米。高标准清除地上物,确保全覆盖、无盲角、无死角,完成全部地上物拆除任务,拆除鱼池看护房1946间3.92万平方米,拆除增氧机4897台、投料台2342个、发电机1419台、变压器132台、电线53.4万米、电线杆1885根。

【湿地保护与修复】 推进水源调蓄,全年湿地补水8000万立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架设核心区围网55千米,逐步实现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封闭式管理。启动鱼塘疏通、防护水渠疏通、鸟类栖息地改善等工程。改造升级部分村庄道路,提高巡护能力,对青上路实施景观改造,增加标志牌警示牌,做好交通分流,减弱交通功能。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立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队伍,联合镇村两级共同行动,累计清缴渔网200余片。

2019年4月19日,正在实施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围网工程  (李喆 摄)

【“翠金湖”项目整改拆除】 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制订“翠金湖”项目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将“翠金湖”项目治理列入武清区七大战役21场攻坚战重要内容,以“关死后门、马上就干、干必干成”的决心和力度,全力实施“翠金湖”整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截至12月底,“翠金湖”项目拆除任务全部完成,累计拆除建筑面积27.45万平方米,涉及住宅687套、公建7套、临建5处。按照整改与修复同步推进原则,及时完成“翠金湖”项目退湿土地2号、3号地块修复,推进1号和4—11号地块修复工作。

2019年5月31日,区委副书记、区长戴东强(一排左二)现场查看翠金湖项目2号、3号地拆除情况  (杨浩 摄)

2019年12月31日,“翠金湖”项目拆除后画面  (杨浩 摄)

【生态移民】 完成本底调查,制订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态移民工作方案,经区委第229次常务会审议原则通过。确定生态移民还迁地块,并编制核心区还迁地块规划建筑方案,筹措建设资金。研究农民保险保障等相关政策。对生态移民村建设实行管控。组建生态移民工作指挥部,启动一期生态移民工作动员大会,完成核心区务滋甸、东丝窝、西丝窝、四高庄4个村村民自治民主程序。(www.xing528.com)

【“燕王湖”项目内违建整改拆除】 制订“燕王湖”项目整改拆除工作方案,按照“违法的拆除、合法的征收,分类处置”总体思路,细化征收工作方案和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方案。7月15日至12月29日,“燕王湖”项目内违建拆除工作全面完成,累计拆除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涉及住宅115套、公建及附属设施8处。

【京津农药厂、英力公司拆除与土地修复工程】基本完成京津农药厂和英力公司拆除工作。累计拆除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安全转运处置危险废弃物2615吨,其他剩余危险废弃物转运处置工作纳入2020年转移计划。

2019年9月15日,区委书记、区长戴东强(左二)检查指导京津农药厂、英力公司的拆除工作  (大黄堡镇党办 提供)

2019年12月31日,京津农药厂、英力公司拆除后画面  (杨浩 摄)

【湿地环境综合整治】 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作坊、河道坑塘等实施全方位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长期保持湿地内村庄干净整洁。

【二轮科考】 湿地自然保护区二轮科考工作由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与第一次科考结果相比,新增植物46种,包括构树、长芒苋、紫茉莉、垂序商陆、婆婆针等;新增哺乳动物2种,为普通伏翼和麝鼠;新增鸟类15种,包括中白鹭、赤腹鹰、西伯利亚银鸥、白额燕鸥、棕头鸦雀等;新增爬行动物2种,为山地麻蜥和短尾蝮;新增两栖动物1种,为泽陆蛙;新增鱼类2种,为子陵吻鰕虎鱼和波氏吻鰕虎鱼;新增昆虫4种,为红蜻蜓、碧凤蝶、广斧螳螂和大红蛱蝶;新增浮游动物60种,包括裂足臂尾轮虫、转轮虫、透明温剑水蚤等;新增底栖动物31种,包括耳萝卜螺、赤豆螺、日本沼虾等。

(陈春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