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时间长不保证成绩进步?有效阅读直接影响成绩!

阅读时间长不保证成绩进步?有效阅读直接影响成绩!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他们确实阅读了,而且阅读坚持的时间也挺长,不过似乎看不到成绩的进步。这回他又说了,这阅读也不管用啊,对比旁边孩子,没有阅读,成绩还是那么好。当然你从小就阅读,很多词语可能在阅读中就掌握了,考个好的成绩没问题。阅读的提升不同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叠加到一定程度,就如水滴穿石的道理,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放松自己的阅读。所以有效的阅读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成绩的。

阅读时间长不保证成绩进步?有效阅读直接影响成绩!

常常有家长问我,老师,我孩子语文成绩很糟,你看怎么办?我说你们阅读吧。后来,他们确实阅读了,而且阅读坚持的时间也挺长,不过似乎看不到成绩的进步。这回他又说了,这阅读也不管用啊,对比旁边孩子,没有阅读,成绩还是那么好。我说这不是治感冒,其中原因很多。其一阅读的质量,他是否真正读进去了;其二,每个人阅读提升的时间过程是不一样的;其三,低段的语文考试更多的是靠背诵,只要你背到了基本就可以考好。当然你从小就阅读,很多词语可能在阅读中就掌握了,考个好的成绩没问题。但是没有真正阅读量的支撑,越往高段走,语文就会越吃力。语文考查更多的应该是孩子的理解水平。

现在高段语文,考试纯粹靠背诵的题型会越来越少。所以对于语文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你应该抓住阅读这条线不放松,随着时间的积累,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机突然顿悟的。阅读的提升不同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叠加到一定程度,就如水滴穿石的道理,不要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放松自己的阅读。你只要用心去读,有计划、有恒心去读,不要带太多的压力,读下去,成绩的变化是指日可待的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你放弃阅读的因素。我记得我开始阅读的时候,那真是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一开始,我读着读着大脑就放空一下。眼睛看似读着文字,我知道我真的是在看着文字,但是大脑里却想着别的什么事情,当然我又能反应过来,可是刚才读的就白读了。不过我还是继续往下读,一小段我是读进去了,可是一会又重复刚才的放空状态。一个小时下来,压根就没有享受到文字带来的乐趣。我常常为我这样的阅读而感到苦恼,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每天按照老师的话,每天继续读着。发现一个月下来,我很快就进入了真正的阅读状态。一旦我拿起书,我就能真正进入书中,到书的思想中去。有时忘记了时间,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兄弟》《活着》等,我都是读到深夜方休啊。这样的状态让我体会到阅读原来也是这么迷人。

其实阅读就是这样。后来由于工作忙碌,我停了一个星期,再捡起来,我发现又出现曾经的放空状态,慢慢才又捡起阅读美好的状态。你停留多长时间,你捡起来的时间、适应的时间就会有多长。所以阅读一定是一个坚持不懈、不能放下的活。久而久之,你定能从阅读中,收获到别人无法收获的东西。当然有的人会经历一个更为漫长的放空过程,有的孩子坚持了一年也未进入真正的阅读状态,这样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同的孩子,进入阅读大门的时间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经历这么漫长的时间都无法进入时,我觉得你可以在书单选择上下功夫。这个时候的书单完全就是以培养你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为主的,选择你最喜爱读的、最沉迷于自我的书籍,不过你得天天坚持看,一旦你每天都能进入这样一个沉迷的阅读状态时,你得继续这样阅读,保持几个月,然后再考虑换其他书单。

所以说边阅读边胡思乱想,这是一个初试阅读者必经的过程,阅读30分钟,你有可能一半的时间没有读进去,根本没有意识到你自己的胡思乱想。其实这些都没关系,只要你每天花点时间,有阅读这个动作,时间一定能帮助你最终真正走到阅读中去的。(www.xing528.com)

当然最终我们的一切都将回归到成绩上来。考试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永远不可能取消的一种考核模式。其实应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就是出在试题上,所以开放性的、思辨性的题目应当成为考试的主场。这样的考试,成绩是能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我不反对考试,我反对的是试题中有标准化答案的考试。这就说到阅读。阅读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培养索取唯一答案的能力。我们的考试不应该是这样的考试。那么就要求作为试题的出题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素养,你才能通过有意义的题目考查学生真正的能力,甚至是发掘他们的潜能。如果仅仅是靠灌输,如打开瓶盖往里倒水式的模式,那么我们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只能是机械化的。这是我对试题的要求。现在这些靠背诵的题型越来越少,发散性的题目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我记得一个复旦教授在面试他的专业研究生时,他问的却是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比如对于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这个学生吓得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把专业的知识几乎背透了,如果问专业的话,他能按照书上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现在他思考着老师究竟是什么目的。后来这个老师说,其实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都是对的,我要看的是一个人独立思考问题、发表看法的能力。这个学生完全失去了这种能力,一心只会按照书上的知识点来答题。

语文是什么?其实语文就是阅读。语文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简单。当你已经能够从阅读中吸收营养的时候,教材对于你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真正的语文真不是一个学期的那一本语文教材。我觉得真正的语文应该是教会孩子识字,教会孩子写字,然后教会孩子阅读。阅读真的是需要教的,需要引领的。而我们的语文课该怎么上,应该从老师和孩子欣赏文本开始,应当上成品读课,上成阅读课,而不是上成撕裂文本的课堂,上成品德课,上成专门的识字课。文本的品读,老师更多的是放权给孩子品读,而今天,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一种表演罢了。课堂应该是能盛开生命思想火花的地方,阅读没有标准化、统一化的答案,而我们的课堂却成了向孩子们索取标准答案的一个过程。我在想在上课前,是不是可以思考好课堂上的提问,避免那些毫无意义的问题。语文是不需要标准答案的。语文应该是真正的生命的学科,是塑造孩子内心价值、情感、思辨的学科。

阅读的不断深入,要求你在阅读的时候,要时时刻刻跳出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东西,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要在阅读的时候迷失自我,阅读是为了塑造一个更优秀的自我。我们的教材是无法让你更深入地阅读的,因为教材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基础。语文没有什么捷径,你硬要我指出一条路来的话,那就是阅读。对于一个语文学习成绩糟糕的孩子来说,你怎么补课可能都无济于事,更应该补的是阅读。所以有效的阅读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成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