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平均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的比较结果

班级平均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的比较结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一个班的平均成绩具有统计意义,故存在抽样误差,其平均成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假若再进行一次考试,也许该班成绩又比全校平均成绩高了。图5-1假设检验原理示意图●计算方法第一步:假设H0:μ1=μ0=50,即班平均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相同。

班级平均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的比较结果

研究课题1:评价教学效果

张老师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物理教师,在某中学负责讲授高中一年级(5)班物理课程,期末全校物理统一考试,高一5个班的物理平均分μ0=50分,标准差σ0=10分,其中(5)班有41名同学,物理平均分=47.5分。根据考试结果:μ0学校领导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效果低于学校的平均水平,而张老师不同意学校的看法。

问题:怎样科学地评价张老师的教学效果呢?

●课题分析

从表面上看,(5)班平均成绩为47.5分,低于全校平均分,但是并没有任何其他科学依据说明该班真实水平低于全校平均分。由于一个班的平均成绩具有统计意义,故存在抽样误差,其平均成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假若再进行一次考试,也许该班成绩又比全校平均成绩高了。因此,该班的真实水平(用μ1代表),比全校平均成绩是高还是低需要用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经过检验,如果所得差异超过统计学所规定的某一误差限度,则表明这个差异已不属于抽样误差,而是总体上确有差异,反之,若所得差异未达到规定限度,说明差异主要来源于抽样误差。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先建立一个假设H0,然后在此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正确的逻辑推理和数学的分析计算下,如果导致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就表明原先的假设H0错误的,应予以否定;如果没有出现不合理的现象,那就没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原来的假设,此时称原假设H0是相容的。

什么样的现象叫做不合理现象呢?人们在实践中都承认这样一条原则: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不会发生。如果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竟然发生了,我们就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

在统计中,把概率小于或等于0.05的事件叫做小概率事件,即它只有5%可能发生的机会。小概率事件的概率一般用α来表示,通常取α=0.05或0.01。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H0是否真正成立,是与α的大小有关系的。我们称α为显著性水平信度,1—α称为置信度。

综合上述研究课题,全校平均成绩可以看成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每一班成绩可以看成是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次从这个总体中抽取n个学生为一个样本,计算出它的平均分,然后将这n个同学放回总体中,再次随机抽取n个同学,又可计算出一个,这样如此反复,可计算出无限多个,这无限多个平均数是如何分布的呢?理论和实验都可证明,这无限多个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平均数、标准差)与总体的分布有如下关系: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分布的平均数,为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μ。为总体分布的平均数,σ0为总体分布的标准差。

假设H0:样本的真实水平μ1等于总体的平均水平μ0,即μ10,如图5-1所示,为从总体抽取的任意一个样本平均数,它可能大于μ0也可能小于μ0,但只要没超出左右两个临界线落到阴影区,与μ0的差异就被认为仅由抽样误差所致,或者说与μ0的差异不显著,这时就不能推翻假设H0∶μ10。如果两端的阴影区面积很小(仅占全面积的5%),而却落到阴影区,亦即很难发生的情况(小概率事件)出现了,那么假设H0就有充分理由被否定,或者说与μ0的差异显著。

图5-1 假设检验原理示意图

●计算方法

第一步:假设H0:μ10=50,即(5)班平均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相同。

第二步:计算统计量Z

第三步:查Z分布表,找临界点。因为(5)班真实水平(即μ1)比μ0是高是低不知道,因而需要用双侧检验。若显著水平α定为0.05,zα/2=1.96。

第四步:作结论。

因为|Z|<Zα/2,所以小概论事件未发生,接受H0假设,即(5)班真实水平与全校平均水平一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学校对张老师的评价是不科学的。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检验结果具有统计意义,而非绝对结论。显著性水平α为0.05,置信度1-α为0.95(95%),即上述结果具有95%的可靠性,或者说,如果学校组织100次统考,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5)班成绩将有95次平均分在50±(1.96×1.562)范围之内(抽样误差允许范围)。

●公式适用范围

(1)严格地讲,上述公式只能在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总体标准差σ0已知的条件下使用。

(2)当总体标准差σ0未知时,原则上应选用t检验(见研究课题2),但只要样本数n≥30,可以直接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总体标准差σ0,可近似使用Z检验公式。

(3)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中,大部分连续变量(如学生成绩),在总体上都可以看成正态分布,所以在Z检验(或t检验)前不需要对总体是否正态分布作严格检验。如果有理由认为某一变量的总体不是正态分布,原则上是不能进行Z检验(或t检验)的,但当n≥30,可以近似地使用Z检验公式。(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在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中,只要是大样本(总体标准差已知或未知均可,正态分布与否均可)或方差已知的小样本都可以使用上述Z检验公式。

研究课题2:评价演讲比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王老师在某大学担任全校5个班的英语课,为了研究英语演讲比赛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选定(1)班同学进行试验。每次她给(1)班上课占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比赛。一学期后,全校期末英语考试平均成绩为78分,(1)班15名同学考试成绩如下:75、68、72、89、86、78、91、92、79、83、88、90、85、77、82。

问题:怎样评价学生演讲比赛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课题分析

(1)本课题同课题1比较,样本[(1)班学生]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未知。需要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公式中∑Xi表示所有数据的和,

(2)总体标准差σ0未知时进行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其基本原理与总体标准差已知时相似,所不同的是,由于总体标准差σ0未知,要用样本的无偏估计值sn-1来代替:

(3)由于总体标准差σ0未知,不满足Z检验的适用条件,应选用t检验:

由上述可见,t分布与σ0无关而与n-1(自由度)有关,t分布的自由度(用df表示)一般为n-1,t分布与正态分布相似,当n很大时,t分布与正态分布一致,如图5-2所示。

图5-2 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

●计算方法

第一步:假设H0:μ10=78,计算样本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第二步:计算统计量t。

第三步:查t分布表,找临界点。因为演讲效果的好坏事前并不知道,因而需要用双侧检验。若显著水平α定为0.05,查t分布表(双侧)df=14,t0.05/2=2.145。

第四步:作结论。

因为|t|>tα/2,所以小概论事件发生了,否定假设H0,即(1)班成绩与全校平均成绩有显著差异。说明王老师的英语演讲比赛实验是成功的,演讲对学生英语成绩有促进作用。

●公式适用范围

(1)t检验适用于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标准差未知时(不管样本n的大小)。

(2)由于某种原因当n→∞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在实际中,当n≥30时,即使总体标准差σ0未知,也可近似应用Z检验:而n<30时则必须用t检验。故Z检验又叫大样本检验方法,t检验又叫小样本检验方法。

(3)当总体为非正态分布,且n<30时,不符合近似Z检验的条件,严格地讲,此时也不符合t检验的条件,这时的检验只能用非参数方法或数据转换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