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研究 - 古典文献研究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研究 - 古典文献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朝鮮使節團係以三節年貢謝恩名義奉使入燕,於英祖四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啓程,十二月廿七日抵北京;是年三月十一日離燕,四月二十七日返抵漢城。其中,洪大容,字德保,號湛軒,係因其叔書狀官洪檍關係,以隨員身分從行。《湛軒燕語》卷五、卷六爲《乾淨筆談》,即前述《乾淨衕筆談》之改訂本。朗齋爲經紀喪葬事宜,有《瓣香吟會祔祀耕寸夫子》詩。是年振綺堂借得王溥《唐會要》寫本,爲鈔十之四,以事中輟。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研究 - 古典文献研究

館於汪氏振綺堂。

正月,瓣香諸友結吟會於南山點石庵。(胡敬《葑唐府君年譜》)

嚴誠、陸飛、潘庭筠公車北上。二月一日,於琉璃廠書肆邂逅朝鮮行人李基聖[10],因之而識其正史李烜、副使金善行、洪檍,及金副使之弟在行,洪副使之姪大容諸人。洪大容、金在行與嚴、潘京中蓬踪偶合,言談極投契,一月之中,七次往復,推襟送抱,相與訂僑札之分。彼此語言不通,率藉筆札,多爲洪君携去。所存者僅遣伻來致之詩箋及尺牘,又多爲潘君所藏,嚴誠得者十不及四五。(上海圖書館藏《日下題襟合集》勞權校本卷首朗齋《序》)

按朝鮮使節團係以三節年貢謝恩名義奉使入燕,於英祖四十一年(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初二日啓程,十二月廿七日抵北京;是年三月十一日離燕,四月二十七日返抵漢城。其中,洪大容(1731—1783),字德保,號湛軒,係因其叔書狀官洪檍關係,以隨員身分從行。洪氏因企慕中土文化,故在燕期間,積極與中國學人交往,並深入觀察京中人情習俗、飲食器用等,每日以韓文日記記載一日之經歷、見聞及隨感等,此日記後來編定爲《乙丙燕行録》。洪氏返國後,復根據渠與嚴誠、潘庭筠諸君七次筆談資料、往來信札及日記所載,撰爲《乾淨衕會友録》[11],後增訂易名曰《乾淨衕筆談》。此書記載詳贍,委曲懇摯,爲中朝學人交往之佳話,於朝鮮流播甚廣。(今收於洪氏五代孫榮善所編《湛軒書外集》卷二、卷三)其後,洪氏復以札記條目體,記載入燕後所歷所感,及與中土學者交流論學,與夫社會民生之觀察記録等,撰爲《湛軒燕語》六卷,是書與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朴趾源《熱河日記》並稱,爲朝鮮學者燕行録之代表作。《湛軒燕語》卷五、卷六爲《乾淨筆談》,即前述《乾淨衕筆談》之改訂本。洪氏己亥年《答朱朗齋文藻書》云:“丙戌自京歸,即以七日筆話及往來簡札編次成書,以天陞店在乾淨衚衕,命之曰《乾淨筆談》。”(《湛軒書外集》卷一)洪氏著作對該國朴趾源、李德懋、朴齊家等北學派學者産生深遠影響,故被推爲北學派先驅。(www.xing528.com)

春、夏間,業師沈超卒。彌留時,猶以詩稿屬朗齋。(《兩浙輶軒録》卷三十四嚴誠《輓沈耕翁二首》元注)朗齋爲經紀喪葬事宜(梁同書撰《傳》),有《瓣香吟會祔祀耕寸夫子》詩。(《朗齋遺集》卷一)

五月,嚴誠歸自京師,以所存金、洪箋牘示朗齋,娓娓道其交往始末。(上海圖書館藏《日下題襟合集》鈔本卷首朗齋《序》)

是年振綺堂借得王溥《唐會要》寫本,爲鈔十之四,以事中輟。(汪璐《藏書題識》卷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