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 古典文献研究第19辑下卷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 古典文献研究第19辑下卷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月四日,跋之。朱彭,字亦籛,號青湖,錢塘歲貢。十一月二十七日,偶檢及甲戌培風吟會詩稿,追憶疇昔讌集唱酬之樂,而今諸友凋謝,存者僅四人,感慨系之,因跋其後。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八年,任湖南學政;降調入都,復授編修,旋以事落職,直隸總督方觀承聘主蓮花池書院講席。中歲以後,壹意窮經,尤邃於《易》。《清史列傳》卷七十一有傳。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 古典文献研究第19辑下卷

館於汪氏振綺堂。

朗齋手録杭世駿《榕城詩話》三卷,鮑廷博刻入《叢書》,二月九日,朗齋爲跋其後。(《知不足齋叢書》本卷末)

朗齋《跋》略云:“太史登雍正甲辰鄉榜;迨壬子科,嘗行調取鄰省舉人分校闈卷之例。太史膺閩省聘,挂帆瀫水,税駕三山,行程二千,稽時兩月。與二三同好及閩之賢士大夫,晉接談讌,隨所聞見,筆之於書。……卷中所載,不獨論詩,凡山川之奇險、耆舊之遺事,間爲叙述,以供紀載之所采。……乾隆初元,太史應大科,入詞館。罷歸後,尤勤於著書,年七十餘,讀書日以寸計。余生雖晚,猶幸得親老成,備聞緒論。……〔太史〕每讀一書,必有考證,零星墨瀋,散見簡編,若悉加裒輯,皆爲後學津梁。諸書間爲藏弆家傳鈔,惟詩文集近已梓行。吾友鮑君以文,留意鄉先輩論著,亟取余所録,刻入《叢書》。詩話自《榕城》而外,尚有《桂堂詩話》,家居所作,當更爲校録,以成以文之美舉也。”按杭氏《桂堂詩話》,其書未刻,朗齋後爲陶元藻增補《全浙詩話》,曾引其書若干事。

三月十九日,沈鵬六十生辰,嚴果繪《舊山圖》貽之,吴穎芳爲撰序,朗齋與張淇、施炌、汪燾、何琪、奚岡、王賓、吴錫麒等並題詩其後。(沈鵬《桐溪詩草》)

朗齋前於吴山書肆購得明人瞿佑《歸田詩話》影鈔明正統刊本,携示鮑廷博。鮑氏借刻,刊入《知不足齋叢書》;刊畢,屬朗齋校正之。朗齋復采群籍衆説有關是書者,附綴書後。十月四日,跋之。《明史》無瞿佑傳,朗齋歷舉瞿氏“詩禍謫戍”諸説異同而辨之。(本書卷末朗齋《跋》)

閏十月,從朱彭借得鄭羽逵《懷遠堂詩》己丑至甲辰十六年詩稿,選録若干首,其本猶鄭君手迹也。(《兩浙輶軒録》卷三十一“鄭羽逵”條)

朱彭,字亦籛,號青湖,錢塘歲貢。家貧甚,而著書不輟,熟於武林文獻,所著《武林談藪》、《南宋古迹考》,燬于火。後益刻勵,撰《吴越古迹考》、《南渡寓賢録》等。杭郡之詩自厲鶚、杭世駿後,嗣響者寡,朱氏獨倡唐音,四方名士過武林者,無不出所業就正焉。著有《抱山堂詩集》、詞集《湖船簫譜》。《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有傳。(www.xing528.com)

十一月二十七日,偶檢及甲戌培風吟會詩稿,追憶疇昔讌集唱酬之樂,而今諸友凋謝,存者僅四人,感慨系之,因跋其後。

朗齋《培風會稿跋》略云:“甲戌之秋,嘗集同人飲酒賦詩,爲培風會。預會者,吾師沈耕寸先生、魏柳洲,嚴九峰、鐵橋昆弟,沈玉屏、菊人昆弟,胡葑唐、雲溪昆弟,洎家兄逸庵及余。會無定期,月或連舉。吟罷輒飲,或醵錢酤市,或鬥酒謀婦。……屈指去今廿有二年,存者惟九峰及葑唐昆弟與余四人而已。此册爲余所藏,書之以示後人。”(胡敬《葑唐府君年譜》引)

汪師韓主講保定蓮花書院多年,是年,病目辭歸還里(《春星堂詩集》卷五末汪師韓按語),携所刻書八種,刷印流傳。朗齋先未識面,既得其書讀之,輒爲校正訛字,於《上湖紀歲詩編》,且爲商改之。汪氏見之,悉改從易,且折輩行來見。

《兩浙輶軒録》卷十八“汪師韓”條朗齋按語云:“韓門先生,余生也晚,未獲一見。自蓮花書院歸里,携所刻著述,曰《春星堂詩集》,曰《上湖紀歲詩編》,曰《文編》,曰《詩學纂聞》,曰《談書録》,曰《韓門綴學》,曰《孝經約義》,曰《觀象居易傳箋》,凡八種,刷印流傳。因得雒誦一過,輒校正其訛字,而於《詩編》亦間有商改之處,先生悉從改易。越數日,齋中閽人持柬報客至,視其柬,則云‘汪師韓恭謁’,字小如菉豆。既見,則四拜而起,曰:‘謝讎校之德。’余於是始獲見先生。次日答拜劇談,所學非輓近可及。未久,而先生歸道山矣。”

汪師韓,字韓門,浙江錢塘人。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八年,任湖南學政;降調入都,復授編修,旋以事落職,直隸總督方觀承聘主蓮花池書院講席。汪氏少以文名四方,時稱爲近代之劉貢父、王厚齋。中歲以後,壹意窮經,尤邃於《易》。所著書除朗齋《詩話》所舉八種外,復有《文選理學權輿》一書,見稱於時。《清史列傳》卷七十一有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