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30年白马藏族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近30年白马藏族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维益、曾穷石父女在《近30年白马藏族研究述评》中指出,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整体性和地方性的结合,既重视白马藏族文化上的共性,又应关注平武、九寨沟、文县三地白马藏族在生活方式、文化演进、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近30年白马藏族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从20世纪70年代末平武白马藏族族属研究的兴起,直至2008年,从研究成果总量看,相关的研究成果是颇为丰富的,不过最深入的研究仍然集中于族属问题。曾维益等对此评论:整个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白马藏族的研究都局限在族属问题的讨论上,虽然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也涉及白马藏族的历史源流、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但都是点到为止,仅仅将其作为其族属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曾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不能不说是80年代对白马藏族研究的一个遗憾。长期的族属争论,一方面使白马藏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社会组织等为学界所熟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白马藏族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另一方面又使学界对白马藏族的研究局限在其族属争议的问题上,在调查研究中学者们多偏向对白马藏族的客观文化特征与藏族进行比较,而忽略了白马藏族文化的其他方面。整个20世纪90年代,对白马藏族的研究没有超越前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公开的出版物也较少。当然不能否认,族属相关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史料基础,这也是族属讨论最值得肯定的成就。

就白马藏族旅游主题的相关研究而言,研究成果尚不太多,且比较集中于民族资源特点及民族社区旅游、生态旅游开发方面,仅连玉銮对白马社区旅游发展有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他对旅游对白马社区影响的研究也有所涉及。在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变迁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显然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曾维益、曾穷石父女在《近30年白马藏族研究述评》中指出,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整体性和地方性的结合,既重视白马藏族文化上的共性,又应关注平武、九寨沟、文县三地白马藏族在生活方式、文化演进、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今后的研究中,应淡化族属的讨论,关注其处于多民族交汇边缘地带的复合特性,目前最重要的是研究白马藏族的现状,探寻这个历史悠久的族群应对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实现传统文化变迁时的结构性稳定,最终与周边民族实现美美与共,合而不同,这是新时代研究者面临的新任务[173]。(www.xing528.com)

总结白马藏族相关研究,围绕白马藏族族属问题的研究深入、成果丰富,为全面了解白马藏族历史、文化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旅游相关的研究中,关注白马藏族独特民俗资源的,往往大部分着力于白马藏族民俗旅游的开发,强调寻找白马藏族的特色。虽然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对白马藏族文化特色进行了充分阐释,但那些被认为不是特色的文化要素被忽视了,因而展现的白马文化资源是不全面的。另外一部分研究,大多围绕王朗的生态旅游,对与其紧密相连的白马藏区文化生态重视不够,对旅游与社区民族文化变迁的研究也尚少。就此问题作者认为:第一,白马藏族及其文化是珍贵的遗产资源,在新的时代下,应淡化族属问题的研究,继续对白马藏族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进一步的研究,要着重调查研究当前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今后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第二,旅游作为本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当前非常有必要研究旅游与白马藏族民族文化变迁的关系,研究如何协调好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然这也是本研究要尝试去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