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龙山文化及其特征

河南龙山文化及其特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境内的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和造律台类型文化虽然渊源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特征,称为“河南龙山文化”。有的房子因居住时间长,地面经过多次修整,白灰居住面多达数层。西城依据东城的西城墙建筑,南城墙长82.4米,西城墙长92米。墓葬共约100多座,均为土坑墓,以仰身直肢葬多见。生产工具中石器制作技术和种类与王湾三期文化差不多。据科学测定,后岗二期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采用小版筑堆筑法,夯层厚0.2—0.5米。

河南龙山文化及其特征

河南境内的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和造律台类型文化虽然渊源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特征,称为“河南龙山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得名于1959年发掘的洛阳王湾遗址(第三期),主要分布在郑洛地区的伊、洛、颖、汝河流域。

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器表除较多素面磨光外,多篮纹和方格纹,其次有弦纹、附加堆纹、绳纹、镂孔等。以轮制为主,模制见于袋足器。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有乳状足罐形鼎、大口鼓腹小底罐、高领瓮、高领束腰盒、双腹盆、罐形甑和刻槽盆等。生产工具中,石器磨制精致,穿孔普遍,有石斧、穿孔石斧、扁薄石铲、锛、凿、长方形和半月形穿孔石刀、镰、镞、矛、杵、磨盘、弹丸、网坠和纺轮等。骨器有镞、鱼钩、鱼镖、铲、凿、刀、锥和针等。蚌器有刀、镰、镞和鱼钩等。陶质工具有纺轮、拍、网坠、垫等。发现三角犁形器。出现了冶铜业。装饰品和艺术品有陶环、石环、玉环、玉沿、石璜、绿松石、骨笄、陶鸟、陶人、陶壁虎等。还发现陶铃和陶埙等乐器

房子发现60多座,形状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有单间和双间房子。还发现夯筑土台式遗迹。房基与居住面结构有多种,有白灰居住面、红烧土居住面和夯土居住面,以白灰居住面和夯土居住面多见。有的白灰居住面下涂草拌泥,或垫土夯打。有的房子因居住时间长,地面经过多次修整,白灰居住面多达数层。灶址有地面灶和灶坑两种,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几种形式。窖穴、灰坑有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不规则形、有袋状、筒状和锅底状,以圆形袋状居多。窑址平面呈葫芦形,火道呈“北”字形,径1—1.4米,有的火道上放“土坯砖”,形成窑箅。水井发现两眼,井口呈圆形或椭圆形。

发现古城堡,东西并列,两座相连。东城部分被河水冲毁。西城依据东城的西城墙建筑,南城墙长82.4米,西城墙长92米。做法是先挖基础槽,然后填土,逐层夯筑。为防止夯具与粘土粘结,每一夯层表面铺垫厚约1厘米的细砂层。夯具可能是鹅卵石。夯窝直径4—10厘米。

墓葬共约100多座,均为土坑墓,以仰身直肢葬多见。绝大多数墓无随葬品,少数有随葬品的墓一般只有几件,最多十几件。发现少量瓮棺葬。在文化层和灰坑中发现一些人骨架,或完整,或零乱,肢体残缺不全,身首分离。

后岗二期文化得名于1931年发掘的安阳后岗遗址(第二期),主要分布在豫北冀南地区。

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器表除素面磨光外,纹饰以绳纹为主,方格纹、篮纹次之。以轮制为主,也有手制和模制。器类多同于王湾三期文化,但子母口状深腹盆、深腹罐形盆、屈腹盆、双耳覆盆式器盖、蘑菇状纽器盖、四瓦足盘、簋等为王湾三期不见或罕见。生产工具中石器制作技术和种类与王湾三期文化差不多。但使用细石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细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镞、石核、石叶和石片。骨器有耜、凿、锥、针、镞和鱼镖。蚌器数量比较多,有一遗址出土185件,绝大多数是穿孔蚌刀,还有蚌镰、蚌铲、蚌镞等。装饰品主要有陶环、石环、玉环、骨笄、骨管、穿孔蚌饰,还有玉璧。

房址发现100多座,形状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以圆形地面建筑为主。筒状窖穴和白灰面窖穴颇有特色。水井发现2眼。(www.xing528.com)

成人墓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绝大多数无随葬品。

发现卜骨,为猪和牛的肩胛骨

科学测定,后岗二期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

造律台类型文化得名于1936年发掘的永城造律台遗址,主要分布于豫东、鲁西南和皖西北地区。

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纹饰以方格纹和篮纹为主,绳纹占有一定数量。以轮制为主。器类比较多,最有代表性的是侧扁三角形足罐形鼎,大口尊形器、长颈壶、横耳高领瓮、漏斗形器和圆纽器盖等。出现冶铜业。发现卜骨1块,为牛的肩胛骨。

房址多是长方形连间排房式地面建筑,一般有4间,一次性建成,每间面积为10—14平方米。也有圆形和方形地面建筑。灰坑、窖穴多圆形和椭圆形锅底状。水井1眼,呈圆形。

古城堡发现1座,呈正方形,边长185米。采用小版筑堆筑法,夯层厚0.2—0.5米。南北城门各一。有陶制水管道,水管以榫口相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