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昌起义时驻鄂海军的关键作用

武昌起义时驻鄂海军的关键作用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昌位居全国中枢,轮轨交汇,起义爆发后,即易于号召天下,两江总督张人骏致电朝廷:“下游江防紧要,伏莽素多,乘机窃发,久巨堪虞,并图策应武昌,非舰队难期迅速,请海军军部饬即多派兵船,由萨镇冰督带,兼程来宁,分守各埠。”萨镇冰以“楚有”舰为旗舰艇,指挥各舰艇协同清陆军作战,对武汉的革命形势具有不可忽视的威慑力量。

武昌起义时驻鄂海军的关键作用

为改变海防废弛、水师敝坏的局面,中国近代海防建设先驱者林则徐“亟筹船炮,速募水军”,至光绪十年(1884年),购买和自建各类舰艇(不含鱼雷艇)共80艘,形成了清朝海军的雏形。甲午海战前,清政府拥有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广东舰队4支水师舰队,拥有大小军舰78艘(不包括其他武装运输船)、鱼雷艇24艘,排水量总共8万吨,虽然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使海军遭受重创,仅存有巡洋、长江2支舰队,舰艇34艘,对外不足以“御侮”,对内却足以“剿贼”。

武昌位居全国中枢,轮轨交汇,起义爆发后,即易于号召天下,两江总督张人骏致电朝廷:“下游江防紧要,伏莽素多,乘机窃发,久巨堪虞,并图策应武昌,非舰队难期迅速,请海军军部饬即多派兵船,由萨镇冰督带,兼程来宁,分守各埠。”[1]海军即成为清朝统治者倚重的镇压工具。接到湖广总督瑞澂的告急密电后,清政府急将北洋陆军第四镇和第二镇的第三混成协、第六镇的第十一混成协编成第一军,由陆军大臣荫昌统帅赶赴湖北进剿,同时,又命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萨镇冰急率水师悉数开入长江,希望“海军稍一出手,就可以荡平民军,夺回武汉”[2]。瑞澂电:“加派劲旅,多带山野炮及机关枪队,随同荫昌来鄂剿办,并饬海军部转饬萨镇冰多带得力兵轮、鱼艇会剿,庶可一举荡平。”[3]企图用水陆合围的进攻方式,迅速消灭刚萌起的革命力量。(www.xing528.com)

巡洋舰队拥有15艘舰艇,长江舰队拥有17艘舰艇,其中主力部分由萨镇冰亲率“楚有”舰于10月15日赶抵汉口,仅这支主力舰队即包括“海容”“海琛”“海筹”三艘巨型巡洋舰及其他大小舰艇十余只,至17日,集结在武汉江面上的炮舰已有“楚豫”“楚有”“楚泰”“楚同”“建威”“建安”“江元”号,到10月下旬,清朝海军巡洋,长江两舰队的三十多艘舰只已全部聚集于武汉至吴淞口一线,阳夏战争期间,又有“海容”“海琛”“海筹”“江贞”“楚有”“楚同”“楚泰”“楚豫”“辰”字“宿”字“湖隼”“湖鹰”“湖鄂”等舰艇先后赶到了武汉。萨镇冰以“楚有”舰为旗舰艇,指挥各舰艇协同清陆军作战,对武汉的革命形势具有不可忽视的威慑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