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GDP不足以实现社会均衡

GDP不足以实现社会均衡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分看重GDP,必定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经济与文化的严重失衡。至2010年,按GDP计算,中国将会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那些和GDP增长没有短期、明显、直接效应的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更常常被严重忽视。而这两者,必定会将社会直接推向两极化。

GDP不足以实现社会均衡

过分看重GDP,必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经济与文化的严重失衡。

经济建设为中心,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至2010年,按GDP计算,中国将会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只相当于日本人均的十分之一,但这毕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经济建设的指标体系归根结蒂是GDP,是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科学教育发展,实际上也都服务于此。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世界化也都基于GDP增长的需要。人们清楚看到,一些地区,为了迅速获得高GDP,甚至不惜土地、森林、水、矿物等等资源以及各种能源的过度消耗,不惜牺牲整个自然环境乃至人文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么做,已严重制约和威胁到中国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无情事实,就是中国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本来就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40%,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石油、天然气占有储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7%和4.5%。而我们的消耗却通常要高出世界平均值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我们如果不知格外珍惜,我们虽赢得了现今的发展,却无可避免地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愧对世界,愧对后人。

过分看重GDP,还导致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那些在GDP产出中处于弱势的经济部门,常常使之严重滞后,从而造成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对于那些和GDP增长没有短期、明显、直接效应的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更常常被严重忽视。这又必定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经济与文化的严重失衡。(www.xing528.com)

这样,和GDP高速增长相伴而来的,便必然不仅是日益严重的农业危机、能源危机、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包括金融危机,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种GDP崇拜,会引导人们去追逐利益最大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和利欲的这种无节制的恶性膨胀相应的是物欲的极度恶性膨胀。而这两者,必定会将社会直接推向两极化。

由于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的中心、重心都是经济发展,考核他们的政绩,最主要的指标又是GDP的增长,其结果,势必会严重削弱政府在其他公共事务方面所应承担的职责。尤为令人痛恶的,是基于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加上物欲无所不在的浸淫,权力本身必定会被严重腐蚀,形成大范围的权力寻租,以及权力越位、权力膨胀。结果,权力便成为不受社会监督、社会有效制约制衡的无限权力,成为拒绝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自我封闭的绝对权力。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使中国大一统国家得以重建并稳定,但导致人民生活的普遍贫困化。第二个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但是,我们不能不正视它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邓小平同志提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这两个文明要一齐抓,江泽民同志提出包涵代表先进文化在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都是为了矫正单纯以GDP为中心所产生的各项弊端。毫无疑问,它们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也好,重视先进文化建设也好,重视科学发展也好,说到底,就是一个将人文的发展、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确定为当代价值理性的核心,确定为我们全部发展的最高纲领、终极目标的问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人的物质生活、人的精神生活、人的政治生活、人的社会生活都能在现在已经具备的条件下得到相应的自由发展,并能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使条件不断改善,从而使所有这些方面在新的基础上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展,这便是我们所倡导的“崇文”现时代的真正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