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单向与双向互动

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单向与双向互动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把言语交往二分为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两种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向都是单一的,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发送的,较多时候不需要交往对象作出相应的反馈,一般都属于单向交往。双向交往简单地说就是交往双方都要传递信息并对交往对象的话语作出及时的反馈,是一种相向沟通方式。相互之间达成了默契,交往双方交际地位不固定。双向交往对交往双方的要求都比较高,允许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大脑必须高速运转,迅速作出反馈。

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单向与双向互动

“向”就是方向,在这里就是指言语交往时信息传递的方向。据此,把言语交往二分为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两种方式。

(一)单向交往

“单向”就是单一方向、朝着一个方向。单向交往简单地说就是交往双方只有一方在说话,另一方一直在听在接收,不作、不能作或不必作任何的反馈与交流,是一种定向沟通方式。如下所示:

A→B

A代表发话者,B代表接收者→,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比如,座谈会上发表个人观点、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主持会议、誓师大会上作动员、病床前鼓励安慰病人等。信息传递的方向都是单一的,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发送的,较多时候不需要交往对象作出相应的反馈,一般都属于单向交往。

其一,单向交往的优势。人际单向言语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地位固定,沟通目标明确,一方牢牢地抓着沟通的主动权,始终控制着沟通的进程与方向,始终是信息的输出者,始终享有自主发言的权力。顾啸的中篇小说《名门望族》中,张五月用公告的形式向亲友宣布了自己的订婚消息:

五月敬告亲友:

张氏五月,遵循我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古训,坚持当代恋爱婚姻自由、他人不得从中干涉的原则,为慰老父老母急于择婿的爱女之心,五月本人通过“择优录用”之优选法,已经选定某厂青年姓南名生,为终身伴侣。为此,特向全家发布公告为“订婚凭证”。五月与南生何时何地举行婚礼,目前尚无可奉告。

公告发布人 张五月

例中,张五月与亲友的言语交往采用的是单向型书面沟通方式。整个话语口气和基调、话语内容、说话方式、语义信息量等都由她本人控制。张五月是信息的发出者,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与对方商量,别人无法干涉。基于与亲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张五月以一种幽默轻松的语言笔法有效地传递了所要表达的语义信息。在这里,张五月的言语交往其实有更多“告知”的意味,表达干净利索,语意毫不含糊。

其二,单向交往的劣势。交往对象在言语交往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一味地听,始终是信息的接收者,始终没有说话的资格,始终要紧跟对方言语交往的节奏。因为话语权控制在说话者一方手里,没有或不需要反馈,因此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出现话语偏离话题、过于武断等现象。由于是一言堂式的沟通,对方参与度为零,心理情绪等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分散注意力,容易挫伤交往对象参与沟通的积极性。

(二)双向交往

“双向”就是两个相反方向。双向交往简单地说就是交往双方都要传递信息并对交往对象的话语作出及时的反馈,是一种相向沟通方式。如下所示:

A↔B

A代表发话者,B代表接收者,↔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问候与告别、提问与回答、赞美与感谢、邀请与应诺、请求与拒绝、辩论、聊天、讨论、协商、会谈等都属于双向交往。(www.xing528.com)

其一,双向交往的优势。相互之间达成了默契,交往双方交际地位不固定。交际主体一会儿是发话者,一会儿是受话者,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是相向而行的;交际内容与进程等也都由双方控制;同时,还要遵循交往的合作原则,注重话轮转换的技巧。双向交往突出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所以有助于交际者调整话语的节奏,据情临时改变沟通的话题,努力采用得体的话语策略与技巧,尽力营造和谐的沟通气氛。例如:

“三弟,你觉得冷吗?”觉民忽然关心地问。

“不,我很暖和,在路上谈着话,一点也不觉得冷。”

“那么,你为什么发抖?”

“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我想到演戏的事情,我就紧张。老实说,我很希望成功。二哥,你不笑我幼稚吗?”觉慧说着,掉过头去望了觉民一眼。

“三弟,”觉民同情地对觉慧说。“不,一点也不。我也是这样。我也很希望成功。我们都是一样。所以在课堂上先生的称赞,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话,不论哪一个听到也会高兴。”

“对,你说得不错,”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了寒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

“二哥,你真好,”觉慧望着觉民的脸,露出天真的微笑。觉民也掉过头看觉慧的发光的眼睛,微笑一下,然后慢慢地说:“你也好。”过后,他又向四周一望,知道就要到家了,便说:“三弟,快走,转弯就到家了。”

觉慧点了点头,于是两个人加速了脚步,一转眼就走入了一条更清静的街道。(巴金《家》)

该例中觉民与觉慧的交谈充分展现了面对面双向交流的优越性:第一,觉民与觉慧都是发话者和听话者,都是信息的传递者和接收者,共同调控着沟通的方向。第二,这段会话中,觉民与觉慧共说9个话轮。9个话轮中涉及到了了4个话题,话题转换比较多比较快。话题一是询问“冷不冷”,话题二是问“为什么发抖”,话题三是兄弟亲情的评价,话题四是提醒快到家了。第三,态势语的协调应用,强化了二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从表述可以看出,觉慧身体“发抖”“掉头”“望”“身子更挨近了哥哥”“发光的眼睛”“点了点头”,觉民“微笑”“望”,觉民与觉慧一块“走”,这些动作语言为营造沟通气氛、诠释话语内容等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第四,沟通没有任何障碍,整个过程十分顺畅,和谐自然,有亲情,有关心,有安慰,有鼓励。

其二,双向交往的不足。双向交往对交往双方的要求都比较高,允许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大脑必须高速运转,迅速作出反馈。这样就很容易使交往者在心理上产生程度不等的压力。如果思维不够敏捷,现场应变能力与操控能力不够强,听音辨音能力比较弱,语境利用能力不够好,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干扰,就会出现交际故障。比如会出现语境认知失当、手足无措、话语欠条理、话轮断链等现象。例如:

接着,她又想起了老师的一句话:“三分之一弱……”这时,母亲看了她一眼,母亲说:“你笑啥?”刘小水赶忙说:“我没笑。”母亲说:“你看你。”刘小水说:“妈,我没笑。”母亲说:“是嫌丢你的人了?是不是丢你的人了?要丢你的人把你的孩子弄走,别往我这儿放……”刘小水心里一酸,说:“妈,我真没笑……”母亲说:“你想想,你哥,你弟,啊?你妈抱着摇钱树呢?你把孩子抱走吧,我谁也不给恁看了……”(李佩甫《学习微笑》)

从作者的这段描写中,看到听到的是看公共厕所的母亲与女儿刘小水之间的双向言语交往情境。当女儿看到母亲手中脏兮兮的一毛一毛的钱时,下意识地张开嘴,舔了舔嘴唇,并似有所悟地把嘴型控制在“三分之一弱”的状态。就是这么个小动作,被敏感的母亲发现了。由于母亲语境认知失当,没有走进女儿当时的内心世界而误解了女儿,从而作出了“女儿在嘲笑自己”的信息判断。正因为如此,母女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母亲一直处在主动状态,连续不断地质问、发难、责备、拒绝;女儿则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反复弱弱地强调“我没笑”“妈,我没笑”“妈,我真没笑”。女儿的无奈、委屈与伤心难以言表,在妈妈面前唯一可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这对母女之间的双向交往中,母亲强势进入沟通状态,信息量过大且传递的速度过快,使得女儿难以招架;女儿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几乎没有信息的正常反馈,自然也满足不了母亲对自己的期待。无论是对母亲来说,还是对女儿来说,她们之间的双向交往都是不成功的,甚至是很糟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