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仪之美:中职学生与社交礼仪特征

礼仪之美:中职学生与社交礼仪特征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普遍遵守的准则,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特征。中国古代礼仪中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思想精华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成为中华文明独有的特色和传统美德。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多种因素传入,使中国传统的礼仪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思想,其礼仪标准也逐渐与世界接轨,礼仪规范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礼仪之美:中职学生与社交礼仪特征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具有规范性、实践性、共同性、差异性和传承性。

一是规范性。一般而言,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规范有三种:法律道德和礼仪。法律是依据政府的权力发挥作用,具有强制性;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道德习惯来维持社会秩序,是法律的补充;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也不完全依赖道德发挥作用。礼仪渗透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能涉及法律未发挥或者难以发挥作用的地方,以此规范人们的文明行为,弥补法律之不足。同时,礼仪与道德互为表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礼仪以道德作为内在支撑,又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内在的道德理念。礼仪是道德的践行,规范个人行为,提高礼仪修养,又起到道德强化的作用,是对道德教育的补充。

二是实践性。礼仪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礼仪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礼仪知识是施礼行礼的前提,只有人们熟练地掌握了礼仪的要求、原则,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举止高雅、待人热情、谈吐风趣、秀外慧中,从而展现个人魅力。同时,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发现个人言行上的不足并及时端正,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个人的礼仪修养。

三是共同性。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普遍遵守的准则,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特征。但礼仪又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尽管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差异,但礼仪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诸多礼仪内容是相通的。比如,在东西方的礼仪文化里,都渗透着尊重、平等、友善的基本理念,礼仪的目的都在于促进人际和谐、社会有序。(www.xing528.com)

四是差异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仪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因文化背景、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不同导致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具有鲜明的差异性。比如,中国古代强调“礼不下庶人”,现在社会则强调人人平等,平等是礼仪的基本原则;中西方在餐饮、见面礼仪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这都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礼仪的差异。因此,古人强调“使从俗”,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五是传承性。“礼具有中华文化的原初性和普遍意义……成为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模式”。礼仪形成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是在地域风俗和传统习惯的变化中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在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表现为礼仪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礼仪中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思想精华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成为中华文明独有的特色和传统美德。而那些代表少数剥削阶级的、腐朽的、落后的繁文缛节逐渐被摒弃和消失。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思想等多种因素传入,使中国传统的礼仪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思想,其礼仪标准也逐渐与世界接轨,礼仪规范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