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中职生社交礼仪:礼仪之美

提升中职生社交礼仪:礼仪之美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抓住学科教育主阵地,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开展网络礼仪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网络礼仪教育时,教师和家长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网络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提升中职生社交礼仪:礼仪之美

社交礼仪是中职生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应坚持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网上交流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礼仪教育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良好网络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受网络礼仪教育。

(一)教学专题课程或专题教育活动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开设网络礼仪校本选修课程。组织教师学习具有网络特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按照新课改的精神编写校本网络礼仪教材,教材编写力求做到严谨、科学、通俗,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网络礼仪课程列入校本第二选修,并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融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正面接受网络礼仪知识。

设计网络礼仪教育的专题活动,让学生懂得网络礼仪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目的地选择以网络礼仪为主题的影片、电视节目、书籍等,通过开展观摩、阅读、演讲比赛、网络礼仪征文等活动,直接把网络礼仪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活动中灌输网络礼仪教育。

(二)学科课堂教学及其课外活动

与网络礼仪教育直接相关的学科是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信息素养、信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礼仪必然要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目标中。在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关要求中,也有与网络礼仪相关的内容。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中职生发展为适应信息网络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这些学习目标不仅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提出了要求,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确了目标。同时,在这些课程目标中,也对中职生的道德教育、礼仪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要求。因此,应抓住学科教育主阵地,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主载体实施网络礼仪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由信息技术教师承担正确的引导和指导,网络礼仪的培养就可以直接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实现。

抓住学科教育主阵地,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开展网络礼仪教育。例如,①网络礼仪教育渗透在政治学科的网络化教学中,从政治修养的高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学生良好的网络礼仪习惯。②网络礼仪教育渗透在历史学科的网络化教学中。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华美德,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③网络礼仪教育渗透在英语学科网络化教学中。英语交流中也十分注重礼仪,西方世界的礼仪与东方礼仪相通。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渗透礼仪教育,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识记,来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例如,应用“Excuseme.Thanks a lot.May Ido?”“What can Ido for you?Could Ihave…?It doesn'tmatter.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于网络交流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以及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网络礼仪教育。礼仪教育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礼仪行为训练,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

(三)自我教育和榜样示范

这是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规范的依从,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从正反(表扬与批评)对比与内外信息反馈中得到规范行为的价值体验,从而使规范行为向自觉接受的认同阶段发展,并逐渐达到对规范行为的伦理意义、作用的真心认识与体验的信奉阶段,最终形成自觉执行的行为习惯。

1.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自我教育

在进行网络礼仪教育时,可以通过自我理解、自我承诺、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等六个环节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把学生放在网络礼仪教育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育。对学生良好网络礼仪养成后及时评定和表彰,它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实践动机,具有强化作用。(www.xing528.com)

2.以同伴为榜样,实施标兵教育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其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制定校园网络礼仪之星评选标准,每学期评选“礼仪之星”,以先进学生为“礼仪标兵”,用这些学生的典型事例做示范,更能得到同龄学生的认同。

3.以师长为模范,开展示范教育

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并善于模仿,因此与其朝夕相处的教师、家长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举止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网络礼仪教育时,教师和家长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花大力气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在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随时注重网络礼仪的运用,才能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学生家长在网上交流时,必须在网络礼仪方面做好示范,在孩子耳濡目染中创造文明礼貌的网络环境。

(四)各种中介途径

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来自周围各方面的有意或无意的、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或消极的种种影响。影响源总的可分为两类,即物质的和精神的。而在教育活动中,影响源主要是精神方面。它们通常有以下四种:一是教师、家长、同学、亲朋等榜样影响;二是书报、影视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传统观念等文化影响;三是学校和班、团、社会团体等人际环境影响;四是教室、校园、住所、街道等静态环境影响。可见,教育者要善于筛选、过滤种种影响源,善于及时地充分利用或创建组合具有教育影响的“源”,使它们成为正面影响,并善于防止和消除负面影响。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网络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貌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学校广播站可增设“礼仪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礼仪教育。

(五)说理开导途径

疏导性教育是随机地开展通过课内、课外等途径,运用说理开导的方法,预防、矫正群体或个体错误的意识、行为,或将错误的意识、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正确的意识和行为。疏导教育具有隐性教育的特点,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它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必须掌握好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好疏导的范围、方向和分寸,同时,要抓住时机及时鼓励、及时转向。教师在与学生的网上、网下交流中,随时注意学生的网络礼仪行为,利用IM工具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规范表现,并在潜移默化中疏导学生的网络礼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