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礼仪之美:中职学生如何使用称谓?

社交礼仪之美:中职学生如何使用称谓?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可用“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寒暄语。令、尊、贤,用以尊称对方亲属。“令”通用,“尊”称长,“贤”用于平辈和晚辈,但称对方配偶时,“尊、贤”通用。家、舍、小,用以称自己亲属。对子女可称小儿、小女、小婿。

社交礼仪之美:中职学生如何使用称谓?

(一)言语——体现你的修养水平

未曾说话先有礼,一旦开口更有礼。1.说话时要注意对方心态和时机

就是要考虑对方能否听得懂,是否感兴趣,接受程度怎样。在特殊的日子、特定的时刻,一句由衷的祝贺、一段真诚的赞美,必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在他人陷入困境之时、心情沮丧之时,一句贴心的问候,一番恳切的鼓励,更有雪中送炭的功效。

2.不可说假话、空话、大话

狼来了”只能捉弄人一回、两回,第三回就必然受惩罚了。栽赃陷害、出口伤人、诽谤他人是对人的极大伤害,挨打的皮肉之伤易愈合,被冤的心灵创伤难平复。

说空话、大话者,可能会迷惑人一时,但绝不能哄人长久。在这种情况下,日久见人心所见的是浅薄之心,不可信赖之人。

3.注意区分客套语和反语

在日常生活及社交中,还有一类“言不由衷”的现象,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和惯例,则不能视为虚伪和失礼。

在社交场合的客套话,如“久仰大名”“幸会”“光临寒舍”“蓬荜增辉”等,显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令对方感到舒服,觉得受到尊重,已是约定俗成的社交客套话,是不失礼貌的表现。

在亲友,尤其是情侣之间,常说些“冤家”“好恨你”等,且不必为他们担心。这些带戏谑的反语,与相敬如宾相辅相成,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

(二)情感——是否动听的关键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获得礼遇可满足自尊需要。因此,说话必须讲究情感。

1.态度诚恳

与人交谈时,神情应专注,态度应诚恳亲切。表示祝贺时,表情应热情,如果仅是嘴巴动听,表情冷冰冰,就会被认为是敷衍,甚至讽刺。与人交谈时,神态应专注,如果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答非所问,就很失礼。

2.善于聆听

当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认真听,并经常有一些交流的体态语,如点头等,这样可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此时,千万不要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去打断对方的话语。

3.细微有别

人类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情感就大不相同。如坐、上坐、请坐、请上座;喝茶、请喝茶、请用茶,就令人明显感受到所获礼遇等级的差别。

4.严于律己

说话者要有换位思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技巧——说话也要有艺术

1.要有角色意识

说话时应注意自己和对方的身份,主次不分、没大没小,这样是不礼貌的。

2.要顾及他人

俗语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说话者要顾及他人的情感,不要在无意中刺伤他人的自尊心,令人尴尬难堪;要考虑到听众是否听得懂,要尽量说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要将心比心,说话要有善意。此外,还要注意在聚会场合,不要冷落那些社会地位低、长相欠佳、有自卑感的人。

3.要考虑措辞

直率固然是优良品格,但在许多场合说话则不宜直来直去,否则就是缺乏教养,可能使人误会、难堪。在酒店用餐、出席宴会,绝不能讲要去大便小便,非说不可的话,也只能讲去卫生间、洗手间。

4.要学会幽默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因为幽默能使气氛轻松、活跃。

(四)称呼——与人沟通的开始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体现着双方关系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1.亲缘性称呼

爸爸、妈妈、叔公、婶婆、三叔、二伯、大哥、二姐、姑妈、舅舅、姨妈、表哥、表姐之类。这在家庭生活、亲族聚会时候常用,按辈分身份称呼,显得亲切温馨。

2.职场性称呼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职称等相称,如“孙院长”“林教授”“郑老师”“陈经理”“王医生”之类,以示身份有别、尊敬有加,这是一种常见的称呼。

3.姓名性称呼

其一,连名带姓称呼,显得比较生硬,只在开会等少数场合使用。其二,只呼其姓,并在姓前加上“老、小”等前缀,如“老张”“小黄”,比较尊敬随和,也较常用;姓加后缀,如“王老”之类则尊敬有加,只能对德高望重者。其三,只称其名,比较亲切,常用于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同事、邻里之间使用。

4.泛称性称呼

对未知其姓名职务身份者,可用泛尊称。在公司、服务行业对男士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婚女性称“女士”;购物、问路等场合常用同志、师傅、老板、服务员、小姐、小妹、小朋友之类的泛称,也可用“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带亲缘性的称呼,显得更为亲切。

(五)寒暄——有情有礼不尴尬

寒暄是会面时的开场白,是交谈的序曲与铺垫。常见的寒暄方式有以下四种。

1.问候式

如“您好”“早上好”“新年好”之类的常见礼貌语;“好久不见十分想念”“最近忙吗?身体好吗?”之类的关切问候语

2.触景生情式

如“晚上好!这时散步很好”“今天天气真好,这里风景很好”。这类话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寒暄方式。

3.赞美式

如“多年不见,您风采依然”“小王,你这个发型可真漂亮”之类的语言,对方听了肯定高兴

4.敬慕型

如“久仰大名”“拜读过您的大作”“很高兴见到您”等。

寒暄语或客套话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选用,以诚恳、亲切、自然为好。(www.xing528.com)

温馨提示:

对久未联系的朋友不宜贸然说“孩子多大了”“代问夫人好”之类用语,以免碰巧触及对方隐痛而尴尬。可用“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寒暄语。

(六)雅语——学识修养的表露

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内涵,体现在语言上就要常用敬语。

令、尊、贤,用以尊称对方亲属。“令”通用,“尊”称长,“贤”用于平辈和晚辈,但称对方配偶时,“尊、贤”通用。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贤弟、贤妹、贤侄”“尊夫人、贤夫人”等。

家、舍、小,用以称自己亲属。“家”用以称长者、大者,如家父(母)、家叔(伯)、家兄(嫂)。“舍”用以称比自己小的平辈和晚辈,如舍弟(妹)、舍侄。对子女可称小儿、小女、小婿。已去世的父母亲可称“先父”“先母”或“先严”“先慈”。

“贵”字现代仍常用以尊称对方及其单位、公司,如“贵处”“贵公司”等。此外,询问年龄,对年轻人可问“请问贵庚多少”,对长者可问“老人家高寿几何”。

温馨提示:

初次见面——久仰;很久不见——久违;请人批评——指教;求人原谅——包涵;麻烦别人——打扰;求给方便——借光;托人办事——拜托;赞人见解——高见。

(七)电话——闻其声可知其人

打电话的人作为主动行为者,应该考虑到被动接听者的感受。

1.不打无准备的电话

打电话时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站着最好,坐着也行,但不要躺着,或歪靠在沙发上,那样势必发出慵懒的声音,更不能边吃东西边打电话。拿起听筒前,应明白通话后该说什么,思路要清晰,要点应明确。

2.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

原则是尽量不打扰对方的作息。一般而言,三餐时间,如早七点(假日八点)以前,晚十点以后或者对方临出门上班时、临下班要回家时,都不宜打电话,除非万不得已的特殊情况。切忌半夜三更打电话,以免惊扰对方及其家人。通话时间也要控制,尽量长话短说。

3.注意说话礼貌

音量要适中,以对方听得清晰为准。语速要稍缓,语气应平和,给予对方亲切感,但不可装腔作势。

一般而言,接通电话后,应立即做简要的问候、自我介绍并说出要求通话的人,切忌说“你知道我是谁吗?猜猜看!”之类的话。

打电话始终要用礼貌语,常用的有“您好”“我说清楚了吗”“谢谢”“再见”“晚安”。

接电话的礼貌体现自身的教养和家庭或单位的风貌。拿起话筒,首先以礼貌用语通报自己的单位名称。在办公室接电话,切忌旁若无人,影响他人工作。若是在家中,接电话时一声“您好”式的问候,对方就可回话了,若有必要,接着再做自我介绍。

如果对方要传呼张三,接听者应该热情地告诉对方,如“好的,请稍候”,然后用手捂住受话器,或去请或直接把话筒递给张三。如果张三不在场,接听者应委婉地说:“需要转告吗”“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吗”,切忌以一声“不在”“没看到”就挂断。

在电话机旁要备好纸和笔,以便随时记下对方的留言。接到打错的电话也要亲切地说:“对不起,您打错了”。

当电话交谈结束时,可询问对方,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提醒对方,最后以“再见”之类的礼貌语结束。

放下话筒的动作也要轻缓。如果话音刚落,你就“啪”的一声扣上听筒,可能会使你前面的礼貌前功尽弃。一般是让尊者或由打电话方先放下自己的话筒。

(八)手机——开机关机不可忘

手机礼仪既有电话礼仪的共性,还有其特殊的规范。手机的基本特点在于移动性,可能把噪音带到任何场所,因此手机使用者要特别注意顾及他人。

1.开机为通话之本

在一般情况下,要让手机处在开机状态,随身携带,以便及时接听,不让对方焦急等待,也不让远离主人的手机吵烦他人。在不便及时接听的情况下,一有机会,就要及时回音并说明原因,致以歉意。

2.不该响时,绝不让它响

在特殊场合,如在开车、开会、动手术、讲课、表演、会谈时,在影剧院、医院、音乐厅、图书馆里,在飞机、公交车、宾馆大堂上……你不能旁若无人地打手机。

3.长话短说、顾及他人

打手机应特别注意说话简洁,节约通话时间。如果对方正在路上或在办事,或处在不宜多说话的场合,就更应长话短说。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但应注意不要利用它发送垃圾信息给你的熟人,不可以用此开庸俗的玩笑。

(九)书信——落笔有礼见真情

书信规矩甚多,不胜枚举。以下列举常见的不妥之处。

1.信封

为了醒目,更为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收信人姓名应落在信封中部,可将字写大一些并且落笔略靠左一些。同时,不要使用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属称谓或者收信人的行政职务,如“姨妈”“局长”,因为信封主要是给投递人员看的,这样写对投递人员是不礼貌的。用计算机打印的信件,署名一定要手写(签名),以示慎重;称谓最好也要手写,以示尊重。

2.信纸

信纸要规范整洁,如果随便用作业簿、笔记本撕下的纸,或者用巴掌大的纸写信,恐怕给人的印象不仅是小气吧?称谓、问候、正文、结语、具名、年月日等内容格式更要注意规范合礼。

3.E-mail和手机短信

发E-mail和手机短信时,别忘了署上真实姓名,别让对方费时、费力地去猜谜。在寄信前,要想到信件会不会给收件人及家庭带来反感和误会,尤其是广告性的信息,少发为佳;淫秽、暴力、煽动迷信等非法内容,决不可发,那不仅是失礼,而且是缺德,严重的可能触犯法律

4.贺卡

作为致贺的特殊信件,无论是纸质贺卡,还是电子贺卡,都要注意时机、对象、情感特色等要素。对长者不可用调侃之语,对一般异性朋友不宜用绵绵情话。祝贺的话最好是自己创作,要情真意切,富有特色,那些简单复制、转发的祝贺语难免造成屡见不鲜、刻板敷衍之感。

(十)上网——谨言慎独鉴人品

真诚在上网礼仪中有特殊的意义。网络生活的显著特点在于虚拟性,可以在未见其人、未闻其声、未知其真名、未看其笔迹的状况下进行交流。因此,真诚待人,在网络生活中更能体现你的人格。

网络世界给你最大的发表言论自由,但绝不意味着你就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还是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只顾自己发泄,不管他人感受。

上网聊天顾及他人的情感,应像当面交谈那样诚恳、亲切、慎重,不说假、大、空话。

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要向他人提出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要尊重他人乃至他国的风俗习惯,不要触犯他人和民族的禁忌。要善于体现自己的教养。同时,网络生活也要追求高境界,可与人共享彼此的专业知识,交流信息,互相帮助。此外,还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的过错,以冷静、理智的心态对待网上的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