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螺髻山顶八勇士——向阳花儿开

螺髻山顶八勇士——向阳花儿开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到任务后,学校根据调查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周密的部署,决定利用暑假付诸行动。在北碚火车站,我们登上晚八时的火车,前往成都中转,再到目的地。完成鉴定任务后,我们与全班大部队会合,转赴西昌螺髻山进行植物调查。螺髻山,海拔4350 米,因酷似少女头上青螺状的发髻而得名。有向导带路,一大群“登山运动员”紧随其后。

螺髻山顶八勇士——向阳花儿开

1976年5月,西师生物系接到四川省的一个科研课题:西昌地区植物群落调查。接到任务后,学校根据调查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周密的部署,决定利用暑假付诸行动。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西师生物系74级学生领衔担当。在那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们雄心勃勃,兴趣盎然,至今仍回味无穷。

7月初一个炎热的傍晚,我和同学们背上简单的行李,带上实验所需的器材,在带队刘老师的率领下从学校出发。这是我的第一次远行。在北碚火车站,我们登上晚八时的火车,前往成都中转,再到目的地。

火车风驰电掣地向前行驶。我的座位靠着窗口,正好观山望景。我好奇地看着窗外后退的群山和沿途的风景,新鲜和愉悦涌上心头。这次机会对我们来说,既能检验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还可以顺便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群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正由此走向社会,向着灿烂的未来进发。“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敢为时代当尖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我们……”激情的歌声发自肺腑,在热闹的车厢中回荡。不少同学与我一样是第一次坐火车,大家一直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之中。零点已过大家还没有一点睡意,继续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闹腾了一宿。到达成都已是晨雾将散,一轮红日喷薄欲出。

根据火车时刻表,老师安排同学们在成都稍事休息,下午再换乘火车。第一次到省会成都,大家顾不得一夜坐车的疲劳,集体同行游览市容。哪知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同学们的上下眼皮却直打架,无心观赏车水马龙的繁华和琳琅满目的商店,最后索性坐在商场的椅子上睡起觉来。不知睡了多久,一个同学高喊:“不要睡了,赶快回火车站,不然就赶不上了。”大家这才在半睡半醒之中走出商场。

我们从成都出发到达的第一站是西昌地区冕宁县。县城很小,像我们那边的公社集镇一样,不过这里彝族同胞很多,很多新奇的现象我也是第一次看见。

街上不少妇女看起来年近五旬,背上却背着个婴儿,是婆婆带孙?一问却是其子。原因是这里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人的皮肤更容易变黑而显老。男人们头上用布缠一个大圆盘,圆盘的边上折出一个小角;女人的穿着更复杂,除头饰外,脑后还披一片装饰花布,上身穿着紧身小衣,下身则是一条宽大的长裙。一群彝族成年男性,披着类似风衣的黑色“擦尔瓦”,蹲在街边旁若无人地吃着自带的干粮,手里拿着的烤熟的马铃薯有小碗那么大。

不过彝族姑娘的服饰确实很美,出于好奇,我们在冕宁县街上找到一个穿得最漂亮的姑娘,并邀请她到照相馆,把她的服装换给几个女生穿着照相。我换上后在镜前左顾右盼,同学们在一旁评头论足,说我穿上这身服装真像一个彝族姑娘。我的这张黑白照片至今尚存影集中,照片中那个以假乱真的彝族姑娘,是我难忘的回忆!

在冕宁小住一宿,次日续乘火车到会理。会理县城比冕宁稍大,最大的特点是气候变化莫测,有可能上街时阳光明媚,回来则瓢泼大雨。在会理待了几天又到米易县。在那里,我们入住招待所发生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那天晚上,我刚睡下不久,突然几声枪响惊醒众人,我快速从屋中跑了出来。服务员神情紧张地告之:“接上级通知,今晚米易有地震,请大家注意防备。”原来,“枪声”是有关部门的地震预警信号。哎呀!太吓人了!以前只是听说过地震,觉得那是发生在远方的事,不想竟然在这里遭遇!我们再不敢回房间睡觉,把席子拿出来铺在离房子远远的草坪上,在惶恐中度过了一夜。

当晚虽然平安,但是近期将有地震的消息越传越多,得赶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我们于下午离开米易,来到此行目的地西昌,住在西昌的一个石油勘探队招待所。在刘老师的安排下,我与郭永华、史秀容、郭长容四个女生分成一个小组,开始了科研工作。西昌地区的野生芳香植物种类很多,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对其中几种做提炼芳香油的实验和鉴定。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直奔附近的山坡,采回需要的植物样本。下午,我们又在招待所外面的小山坡上布置简易的露天实验室。一阵忙碌之后,实验就开始了。(www.xing528.com)

我们先对一种样本植物进行称重,再洗净切成碎块,放在安装有冷凝器的三角瓶中加热。随着液体的沸腾,我们看到冷凝器上有许多小油滴,慢慢汇集到收集瓶内。待收集完毕,称出瓶中油的重量,最后算出这种植物的含油量。这项工作要求精细,好在四人配合默契,干起来有条不紊。

在我们小组中,郭长容的三爸恰好在这个石油勘探队工作,还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了诸多方便,还不时热情地犒劳我们。饭桌上,有道菜让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当地的一种叫鸡棕菌的野生蘑菇,其煲制的菌汤鲜如鸡汤,味道美极了。夜幕降临,单位还有露天电影,使人在工作之余心情舒畅。

完成鉴定任务后,我们与全班大部队会合,转赴西昌螺髻山进行植物调查。螺髻山,海拔4350 米,因酷似少女头上青螺状的发髻而得名。它是我国已知山地中罕见的保持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天然博物馆,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是我国少有的生物资源“基因库”。该山地势高耸,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加上人迹罕至、独特封闭的地理环境,原始森林中的各种珍稀动物,以及野生花卉、菌类品种繁多。这对我们生物专业的学生有很大吸引力,我们兴致勃勃地乘车上山,一路上惊喜不断。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多种多样的杜鹃花,这里简直就是杜鹃花的海洋!白的、黄的、粉红的、大红的,各种颜色争芳斗艳,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突然,我们的眼前一亮,有一株杜鹃与众不同,同一株的花朵竟然呈现五颜六色,令人大开眼界。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两旁铺天盖地的花海扑面而来,不时引来大家惊喜的欢叫声。是新鲜?是兴奋?我们就这样一路狂喜。直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公路尽头,大家这才安静下来,下车徒步往山顶进发。

有向导带路,一大群“登山运动员”紧随其后。开始时众人有说有笑,大步流星,走到海拔3000 米的标志处,高山空气逐渐稀薄,有的同学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上行显得吃力起来。大家坚持继续前进,但由于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大家行进的速度明显拉开了差距。上山的队伍分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多的四五人,少的只有两人,距离相差数十米,有的甚至更远。

我应该算是理科生中的运动员,自然走在第一集团。我们再往上大约走到海拔3800 米,又一奇特景观出现了:高低不一的乔木灌木骤然隐身而去,代之以一张张绿色的“地毯”覆盖山头,让人耳目一新。这不是草原,而是著名的螺髻山“高山草甸”——以寒冷中生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

我们好奇地停下来,欣赏着这美丽的自然景观。突然,一只野兔从路边草丛中窜出,吓了众人一跳。大家还在心神未定之时,但见一物快速追踪而过,这次不是野兔,看着体型较大,可能是狐狸之类的食肉动物吧!

走过高山草甸,又现林木繁盛的螺髻山。虽然山顶就在视线的不远处,可是坡陡路弯,好像总走不到。我们一行人手握树枝当拐杖,喘着粗气朝上攀,荆棘挡道踩脚下,终达山顶天地宽。此时,清点人数共十人,除向导外,另有四男四女共八个学生和一位带队老师。

小憩一阵之后,我们站到了螺髻山的最高峰。遥望四周,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山上遮天蔽日的古树,粗的几个人才能合抱,其树龄估计得有千岁了。树冠上挂满呈丝状的绿色松罗,地面上躺着自然死亡倒下的树干,脚下覆盖着层层叠叠的枯枝残叶,好一幅原始森林的凄美画卷,世间万物新陈代谢、生生死死的缩影和写照!

登上螺髻山,我们实地见识了植物的垂直分布状况。从低海拔的阔叶植物,到难得一见的高山草甸,再到高海拔的针叶树种,课堂上讲的这些知识虽然倒背如流,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山上忙碌起来,分头做植物群落的取样调查。

待到工作结束,刘老师为我们——爬上山顶的八勇士拍照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取名为“无限风光在险峰”。照片上的我们站在蓝天白云、苍松红豆之下,神色坚毅地遥望远方,寓意未来施展才华奋勇当先,用坚定不移的信念永远向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