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世纪西班牙造船基地:无敌战舰的诞生

18世纪西班牙造船基地:无敌战舰的诞生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西班牙在海外最大也是唯一能生产战列舰的造船厂,哈瓦那对西班牙海军的贡献是巨大的。皇家瓜尼佐造船厂的建立源于西班牙海军认为需要在坎塔布里亚海域修建一所造船厂建造军舰,因为此地易守难攻。除去瓜尼佐与哈瓦那之外,埃尔费罗尔是18世纪西班牙最后一个有能力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的造船基地。

18世纪西班牙造船基地:无敌战舰的诞生

从17世纪末的加斯塔涅塔到18世纪末的何塞·罗梅洛,西班牙海军在系统化的造船体系下走过了百年光阴。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海军的实力一直呈上升趋势。除了造船体系系统化带来的益处外,西班牙新式造船厂对海军的崛起也功不可没。进入18世纪后,西班牙一改先前造船零散的特点,将几乎所有大型战舰都集中在4个较大的造船厂建造,它们分别为瓜尼佐、哈瓦那、埃尔费罗尔与卡塔赫纳。

七年战争时期的哈瓦那港地势图。1762年,这里曾短暂地被英国人攻陷,但很快又回到西班牙人手中

根据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18世纪由这4个造船厂为西班牙海军建造的战列舰数量占总数的80%。其中哈瓦那最多,达到了74艘。其余依次为埃尔费罗尔50艘,瓜尼佐38艘,卡塔赫纳19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卡塔赫纳是位于西班牙地中海西岸的港口,并非前文提到过的“西印度的卡塔赫纳”,因而卡塔赫纳造船厂也成为西班牙地中海舰队所使用战列舰的最主要供应商。埃尔费罗尔与瓜尼佐都位于西班牙西北部,邻大西洋;而哈瓦那则位于美洲殖民地。作为西班牙在海外最大也是唯一能生产战列舰的造船厂,哈瓦那对西班牙海军的贡献是巨大的。

不过在这四大造船厂中,只有瓜尼佐、哈瓦那和埃尔费罗尔承担过为18世纪西班牙海军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的任务。而在这三者中,瓜尼佐无疑是历史最为悠久的。

皇家瓜尼佐造船厂的建立源于西班牙海军认为需要在坎塔布里亚海域修建一所造船厂建造军舰,因为此地易守难攻。事实证明,缺乏防守能力的造船厂是没有用处的,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1639年,桑托尼亚的造船厂曾遭受法国人袭击,3艘在建的盖伦式战舰遭到不同程度的烧毁;而为另7艘船只所库存的原料也被付之一炬。

于是在1645年,西班牙王室选定了瓜尼佐,一个处在桑坦德湾内,位于卡瓦尔哥和玛丽阿尼奥半岛间的一个小山村。而且此地也在船只建造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帕蒂尼奥的命令和加斯塔涅塔的英明领导下,瓜尼佐港于1721年开始了大规模改造—使其适合建造更多更大的战舰。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瓜尼佐港共为西班牙海军建造了38艘战列舰,这些船只不但拥有良好的航海条件,做工也十分精良。

在瓜尼佐造船厂建造的著名战舰之一——74门炮战列舰“圣-胡安-奈普莫西诺”号。该舰在特拉法尔加之战中表现英勇

在这些战列舰中当属“皇家费利佩”号最引人注目。这条三层甲板巨舰拥有114门火炮,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大的战列舰之一。瓜尼佐造船厂的战列舰制造业一直持续到1769年74门炮的“圣-多明戈”号的下水(也有一种说法是1782年建造的74门炮战舰“圣-费敏”号是最后一艘),从那时以后便只零星生产较小型的战舰,因为埃尔费罗尔的造船厂已经投入使用并能完全满足海军的需求。瓜尼佐造船厂从半岛战争开始衰落并最终于1871年完全停止使用。

除了本土,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地也建造了数量不少的船舶制造厂。早在费利佩二世时期,位于维拉克鲁兹(Veracruz)附近的萨克里菲西奥斯港(Sacrificios)便成立了第一座正规的军方造船厂。但由于此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安全因素令人担忧,海军部总督在1747年决定把此厂搬迁至哈瓦那,而在此之前,哈瓦那一直是西班牙在殖民地最重要和最大的港口。并且由于岛上木材质量优良,哈瓦那早在1723年便开始生产战列舰和护卫舰,而在和萨克里菲西奥斯造船厂合并后,其一跃成为西班牙统治下最大的造船厂。(www.xing528.com)

在搬迁完毕后,新的造船厂便马不停蹄地立即投入生产。首批战舰包括著名的“闪电”级80门炮大型双层甲板战舰。其中为我们所熟知的是,“闪电”号在后来被改造成了拥有三层炮甲板和100门火炮的一级战舰。有趣的是,在“闪电”号之后,还有3艘80门炮双层甲板战舰被改装为拥有94~112门炮的三层甲板战舰,而它们都是在哈瓦那造船厂完成建造和改装的。

“闪电”级战列舰2号舰“菲尼克斯”号的测绘图。该舰拥有双层甲板和80门火炮,于1780年被英国俘获,因而并未升级为100门炮的三层甲板战舰

1762年,随着西班牙加入七年战争与英国为敌,英国人迅速采取行动—占领并摧毁了哈瓦那造船厂。但在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人迅速重建了该造船厂,重新投产并于1765年至1767年建造了3艘装备80门火炮的“圣-卡洛斯”级战列舰,而它们就是前文提到的在“闪电”号之后也被改装为三层甲板战舰的例子。同样,整个风帆时代西班牙最著名的战舰,最初拥有3层甲板和112门火炮的“圣三位一体”号也在哈瓦那完工并经过一系列改造,成为18世纪唯一一艘四层甲板战舰,其火炮搭载数量达到了空前的140门。

从1786年到1794年,哈瓦那造船厂又继而建造了6艘拥有三层甲板和112门炮的战舰:“雷格拉伯爵”号、“墨西哥”号、“萨尔瓦多-德-蒙多”号、“皇家卡洛斯”号、“圣-埃梅内希尔多”号和“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6艘战舰均为“圣-安娜”级)。“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为风帆时代西班牙正统的三层甲板战舰建造画上了句号(之后改装老舰升级而成的除外)。然而进入19世纪后,哈瓦那造船厂在西班牙独立战争和美洲独立运动中被摧毁,此后只是零星生产了一些小型木质军舰,建于1845年的拥有44门炮的“路易莎-费尔南多”号重型护卫舰是其“最后”的杰作。

除去瓜尼佐与哈瓦那之外,埃尔费罗尔是18世纪西班牙最后一个有能力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的造船基地。它的第一部作品是1729年建于费罗尔-拉-格拉尼亚镇(Ferrol La Granã)的“加利西亚”号战列舰(Galicia,70门炮),这艘战舰曾参加著名的西印度的卡塔赫纳保卫战并在战斗中被凿沉。2年后,这里还建造了另一艘70/74门炮战列舰“莱昂”号(Leon)。之后,人们便认为应该在同一个既安全又实用的港口建造多个造船厂。因此便选择了邻近埃尔费罗尔村镇的埃斯特伊罗山的东边。在海军总督的努力推动下,从1740年至1749年,这里共建造了12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以生产庞大数量、高工艺和坚固的68~74门炮级别的三级战列舰和34~44门炮级别的五级护卫舰为主。在埃尔费罗尔港下水的第一艘三层甲板战舰是1779年的“圣母无原罪”号,该舰与“圣三位一体”号一起并列为西班牙海军最大的战舰。

埃尔费罗尔生产的战列舰以高质量而著称,尤其是在这里建造的4艘三层甲板战舰(“圣母无原罪”号、“圣-何塞”号、“圣-安娜”号、“路易莎王后”号)皆为精品,而它们在实际战斗中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18世纪西班牙所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舰(“阿尔戈瑙塔”号,1798年)是在埃尔费罗尔完工的,而这竟然也是西班牙风帆战列舰的谢幕之作。由于19世纪初所遭受的经济大幅衰落同样体现在海军建设上,同时拿破仑对西班牙本土港口的破坏使其几乎丧失了舰船生产能力,因此西班牙海军就此再度没落……

一幅描绘1762年英国进攻哈瓦那时围攻港内西班牙船只的油画

一幅反映19世纪费罗尔-拉-格拉尼亚镇港口情景的画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