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你让儿童诗歌充满叙事魅力

教你让儿童诗歌充满叙事魅力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小说的要求不同,诗歌的叙事是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的。这里只说说儿童诗歌的叙事性。儿童诗歌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儿童对故事的喜爱和追求是发自天性的。是以在阅读儿童诗歌时,他们会特别喜欢一些由人物和事物构成一定情节的叙事诗。这种奇怪,也印证了那句话,诗歌就是对人和万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大人麻木了习以为常的事,在儿童眼里却是奇怪的新鲜的。否则,事件就会失去诗性。

教你让儿童诗歌充满叙事魅力

正如诗歌情感分不开一样,它同样也跟叙事分不开。

叙事是指一定的场景下,人物或事物之间互相发生关系的过程。这种关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情节,也可能仅是某个片段或瞬间。

实际上,不仅是诗歌,一切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在讲述世界和人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叙述,就构成诗歌的主要叙事内容。

小说的要求不同,诗歌的叙事是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的。它们呈现得更多的是一种跳跃式的叙述技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诗歌的写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多地追求一种叙事性。要求诗歌介入生活,呈现生活的本质。

甚至还有只单纯地叙事,并努力摆脱各种修辞的口语式新诗歌写作。

这里只说说儿童诗歌的叙事性。

儿童诗歌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儿童对故事的喜爱和追求是发自天性的。是以在阅读儿童诗歌时,他们会特别喜欢一些由人物和事物构成一定情节的叙事诗。

只是诗歌里的叙事部分,其实也是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它的目的要么是为了诗歌的抒情言志,要么是作为一面镜像,既反映作者,也引导读者寻找自己的对应物。所以这种叙事是不完整甚至是变形的,很多时候,更表现在一种场景式的叙述。

在理解这类叙事时,要注意作者内心的“事”以及读者自身的“经验”的结合。

金子美铃

妈妈是个大人

老大,老大的

可是她的心,却很小很小

因为妈妈说,在她的心里

装进了一个小小的我

就再装不下任何东西

我还是个孩子

很小,很小的

可是我的心,却好大好大

因为在我的心里

装进了一个大大的妈妈

却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

要我去考虑

这首金子美铃的童诗,以叙事为主。叙了两件事,一是妈妈的心只能装一个我,二是我的心除了妈妈,还有很多很多东西要考虑。从内容看着是很简单的,但因为两者的对比,大人“心小”,“只装进一个小小的我”,小孩“心大”,除了装“一个大大的妈妈/却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要我去考虑”。

两相对比,既体现了母爱,也对自己的成长的状态进行描述,孩子气的语言,把一种天真烂漫的童心展示出来,诗意也就出来了。

辨天岛

金子美铃

“这座小岛太可爱,

放在这里可惜啦!

我要用渔网拖走它。”

北方来的渔夫,

有一天,笑着对我说。

我想,他一定是瞎说的,

黑夜里,却担心起来。

清晨我提心吊胆,

飞跑着去到海边。

辨天岛浮在海上,

金色阳光环抱着它,

原样的绿色的辨天岛。

这首诗也有两个叙述场景,一是渔夫的玩笑话,说小岛太可爱,“我要用渔网拖走它。”二是小女孩的对玩笑话的担心。“我想,他一定是瞎说的。”但“黑夜里,却担心起来”,这是真实的没经世故的孩子心思。第二天一早就飞跑着去到海边,直到看到“原样的绿色的辨天岛”在那,才放心。并且,最后一句的描述也实在有意思。她非得把看到的再重复一下,和心里的印象印证着。

这首诗看着其实就是日常大人对小孩子的小谎言,但两者构成的场景却很真实,这主要是心境的真实,把孩子的天真的一面呈现出来了,从而构成诗意。

孩子话,孩子心思,就构成孩童叙事,都是儿童诗歌的来源。

奇怪

金子美铃

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我奇怪那些从乌云中落下的雨滴

为什么闪着银色的光芒

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我奇怪那些吃着嫩绿桑叶蚕宝宝

为什么长得又白又胖

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我奇怪那无人过问的月光花

为什么独自静悄悄地开放

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我奇怪那些听到我的疑问的人们

为什么都笑了起来,

告诉我说

这,很正常

这首童诗的叙事是场景式的,由四个场景组成,由“奇怪”为题串接起来。奇怪雨滴的银光,奇怪蚕宝宝的白胖,奇怪月光花开放,奇怪众人的不奇怪。四个场景,除了“月光花独自静悄悄地开放”一句较有诗意外,其余都是生活用语,但就是因为选择的都是“小孩子话”,四个重叠起来,就构成儿童天性的闪现瞬间,再次印证那句话:儿童所言都是诗。

这种奇怪,也印证了那句话,诗歌就是对人和万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大人麻木了习以为常的事,在儿童眼里却是奇怪的新鲜的。

金子美铃

小鸟儿

在她的枝头上

小孩儿

在她树荫里的秋千上(www.xing528.com)

小小的,小小的

树叶儿啊

在她的嫩芽里深藏

那棵树呀

那棵树呀

她太幸福了吧

金子美铃的叙事非常容易让人着迷。她写诗时已是成年人,却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去捕捉小事件。只有最细微敏感的灵性才能触摸到的场景,她都一一捕捉到了。像上面这首诗所展示的三个小事件,都只是小场景,小鸟在枝头,小孩子荡秋千,小叶儿往嫩叶里藏,可是再加上最后人性化的树的(其实是自己的)感受,一下子把诗意提升了。

我们再次强调,外部的事(事实存在或虚构)要和内部的事(内心的渴望、意念)结合,互相形成对应关系,才会产生诗意。否则,事件就会失去诗性。

不论是儿童写,还是成人写的诗歌,想要展示这种奇特的发现,就得把自己的视角无限放低,捕捉那些细微的美。

两棵草

金子美铃

还是很小很小的草籽的时候

就许下了不更改的誓言

“当我们冲向那广阔世界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肩并着肩”

然而

一棵小草环顾四周的时候

另外一棵还没有出现

后来的一棵出来的时候

先前的一棵已经伸向了蓝天

亭亭玉立的燕子草啊

在秋风中摇曳

左右顾盼着,找寻朋友的身影

却永远也不知道

小小的小小的草儿啊

就长在自己的脚边

金子美铃这首诗的叙事,是用了虚构法。展示出来,就有一种童话般的感觉,明知道它是虚构的,但感觉又是真实的。

两棵青草,就是两个小伙伴,它们相约着一起走向世界。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或者希望有那样的小伙伴存在。然而世界总是变化着的,当它们想拉手的时候,却再见不着朋友的身影。

这种叙述是带有大人淡淡的感伤的。然而儿童们也能体会得到。因为它有个童话的叙述背景。

以上都是直接叙事,直接叙事多来自生活和经验,或者来自历史、文学典故,也可以来自作者的虚构,这些内容构成诗歌的叙事性。

此外,还有隐蔽叙事。即诗人不直接叙事,而是通过一些比喻形成的意象,构成叠加场景,用来映照现实生活。

这种叙述,增加了阅读难度,会使一些人表达看不懂。但只要明白,意象都是为诗歌的整体存在的,就能捕捉住诗人的思路。

翅膀

温梓静

蒲公英乘着风飞向远方

鸟张开翅膀寻找记忆

天空的翅膀就是云

它带着它游遍天下

游子唱着思乡的歌

歌声的翅膀飞向故乡

彩虹中的童年 建在心里

没有影子的翅膀划过天际

它经过笑声、悲伤

不知要过多少年多少日

才能找到那幻影——

我们的心

在这首诗里,温梓静同学连续用了蒲公英、鸟、天空、游子等意象来构成叙事: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翅膀,都需要拥有自己的翅膀。而童年,就是心灵的翅膀。这种隐蔽叙事,因为用了多种意象,看着异彩纷呈。而意象的叠加使诗意看起来更加浓郁,但写作难度也更大。

像这种写法,理解起来也不难,写起来也可以摸清思路。前面的只是在作类比,意在说明翅膀的寓意。最重要的是后面作者的意图,童年,翅膀,把这两者联系起来,那前面的意象就很容易理解了。

多层意象就像飞向靶心的箭,不论从哪个角度射击,目标都是靶心。而作者的意图,诗眼,就是那支一击致命的重箭。

玻璃

温梓静

脆弱的心灵

铺满了水晶般的美丽

那水一样的纯洁

像星星的天真

每个人的心都是玻璃

一碰即碎

它轻轻盖住我们的心房

这透明竟看不破

玻璃的心跳谁都看不到

那微弱的振动

是它的呐喊

在时光流逝中

玻璃也渐渐坚强

这首也同样用了隐蔽叙事,小诗人不直接说自己的感触,而是通过连续几个意象,通过水晶、星星的比喻,把玻璃和心联系起来,指出自己的发现:“每个人的心都是玻璃”,而“微弱的振动/是它的呐喊”,这种呐喊别人听不到,但却是自己内心发出的。最后才说,“在时光流逝中,玻璃也渐渐坚强”。这也算是诗人给自己的勉励吧。

以上所举,只是诗歌叙事性的一小部分。我们平时的叙事,可用真事,也可用虚构的事,可用长篇叙事,也可用片段叙事。实际上,诗歌的叙事,可存在于一切诗歌中。比如古诗“床前明月光”就是一个场景式叙事。而很多童话诗,奇幻诗,长篇叙事诗,以及意象诗,都离不开叙事。

需要强调的是,诗歌里的叙事,始终是为诗服务的。离开诗的整体而注重叙事,就会脱离诗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