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管理方法实践:从任务管理到组织目标

现代管理方法实践:从任务管理到组织目标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埃默森没有采用“目标”一词,但他在这里提出的“组织理想”的内涵与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组织目标”所指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科学管理理论学派从泰勒的任务管理开始,逐渐认识“任务”的重要性、“计划不同于操作”“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随后发展到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理想”,进而提出组织中的“任务”就是组织的“目标”、个人任务的实现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前提。

现代管理方法实践:从任务管理到组织目标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856-1915)强调:“在现代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要素是任务观念。”泰勒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做什么;二是怎样去做;三是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泰勒通过这种“任务管理”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同时,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依照预先细化并被验证为可行的工作安排领取报酬。虽然泰勒所提到的任务与我们现在所谈的目标有所区别,但《伟大的管理思想》的作者邓肯在谈到泰勒的这种任务观念时,他认为:从纯理论的角度看,泰勒所说的任务实质上就是目标。可以说,早期泰勒的这种任务观念就是目标管理的前身。

泰勒对目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思想。泰勒在《工厂管理》一书中为专门设立的计划部门规定了17项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企业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泰勒通过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取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标准,制定标准,然后按标准办事。德鲁克曾评价到:泰勒发现“计划”是工作中单独的一部分,即“计划不同于操作”的见解是泰勒对目标管理最大的贡献,目标管理的产生是这个观点的一个直接结果。

此外,泰勒提出劳资双方密切合作的观点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雏形。泰勒认为:“双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的分配上,不再把盈余分配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使盈余增加到使如何分配盈余的争论成为不必要。他们将会明白,当他们停止互相对抗并转为向一个方向并肩前进时,他们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盈余会大得惊人。他们会懂得,当他们用友谊合作、相互帮助来代替敌对情绪时,通过共同努力,就会创造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余,完全可以做到既增加工人的工资也增加资方的利润。”虽然这种观念在泰勒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很难实现,但他却揭示了目标管理中的一个基本道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更大的利益。

可见,泰勒对“任务”的重视、“计划不同于操作”的见解以及对“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独特理解,对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www.xing528.com)

泰勒的追随者哈林顿·埃默森(1858-1931)在《十二项效率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提到,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理想”。他指出,参加组织的人必须对理想有一致的看法,并且齐心协力来实现它。埃默森没有采用“目标”一词,但他在这里提出的“组织理想”的内涵与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组织目标”所指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他认为,使组织成员理解和承担共同的目标,可以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模糊不清、变化无常和失去目的等问题。

泰勒的另一个追随者莉莲·吉尔布雷思(1878-1972)进一步发展了泰勒“任务管理”的观点,把组织中的“任务”发展成为组织的“目标”。她认为任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它既非漫不经心的选择,也非理论的产物,而是精心计算和综合分析结出的果实”。同时,她还意识到目标的完成涉及“手段和目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此提出个人任务的实现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前提,这构成了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所依据的管理逻辑的理论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学派从泰勒的任务管理开始,逐渐认识“任务”的重要性、“计划不同于操作”“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随后发展到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理想”,进而提出组织中的“任务”就是组织的“目标”、个人任务的实现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前提。尽管他们研究的中心和重点与德鲁克不同,并不是围绕“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但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的管理学家已经从单纯地重视“任务”开始了对组织目标的研究,为后人研究“目标”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