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石刻:唐代墓志名品及历史发现

陕西古代石刻:唐代墓志名品及历史发现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这些小型墓碑,后逐渐演变成墓志形式。另外,在安康地区还发现几件清代的异形墓志。此志呈四方形,无盖,高51.5厘米、宽48.4厘米。志文楷书,笔画清秀,无撰、书人姓名。龟形墓志历来罕见。墓主人为唐代著名女诗人、政治家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墓葬甬道中。盖顶篆书“赠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铭”,盖志四侧均无纹饰。井真成墓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唯一一方唐时日本人墓志。

陕西古代石刻:唐代墓志名品及历史发现

图2-29 徐君夫人菅洛墓碑

(1)菅氏夫人墓碑

刻于西晋永平元年(291)。碑高59厘米、宽25厘米。碑阳并阴都刻有文字,正面11行,满行16字,阴面刻文7行,行10字。碑首为圆形,上刻三条弧形晕线,边晕下端刻有简单的螭首形状,当系由汉碑形制蜕变而来。在圆形的碑额内刻“晋待诏中郎将徐君夫人菅氏墓碑”。碑身正面刻有死者行状、葬地年月,碑阴刻铭文。属碑形墓志(图2-29)。

魏晋时期,禁立墓碑,但悼念表彰死者习俗当时已深入人心,不能立碑而想办法制作小型墓碑埋于墓中,菅氏夫人墓碑即是一例。由这些小型墓碑,后逐渐演变成墓志形式。因此,可以说这块墓碑是墓碑与墓志中间的过渡式样,为研究碑志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参考资料。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2)吕他墓表

刻于后秦弘始四年(403)。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咸阳市渭城区密店镇东北原畔。墓表砂石质,圆首带座。通高65厘米、上宽32.5厘米、下宽34厘米、厚9厘米;表座长55厘米、宽39厘米、高10厘米(图2-30)。表身与座有榫卯相套。墓表额题“墓表”二字,表文6行,行7字,全文如下:

图2-30 吕他墓表

异形墓志】

墓志的形制,大多呈方形,少数为长方形,还有个别特异的形制,如《菅氏夫人墓碑》、《吕他墓表》均为碑形,李寿墓志为龟形。

另外,在安康地区还发现几件清代的异形墓志。如出土于白河县清道光十三年(1833)黄母王、莫二氏合葬瓷墓志。瓷志见诸著录的只有三件,且皆在南方,出土于北方的仅此一件。出土于旬阳县的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祝方厚墓志,盖内凸起,志面凹下,可套合,盖内面与志面均镌有志文。出土于汉阴县的光绪十六年(1890)谢氏墓志为长条形,前后两块字母口套合,石下有榫,与方砆相接。这些都是研究墓志形制发展的实物资料。

弘始四年十二月乙未朔廿七日辛酉,秦故幽州刺史略阳吕他葬于常安北陵,去城廿里。

《吕他墓表》形如缩小后的碑,是墓志在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早期形态。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3)杨颖墓志

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11)。此志呈四方形,无盖,高51.5厘米、宽48.4厘米。文24行,行22字。1962年出土于陕西省华阴县西五方村(图2-31)。

据墓志载,杨颖字慧哲,是“汉太尉震之十二世孙,晋尚书令瑶之七世孙,上谷府君珍之曾孙,清河府君真之孙,洛州史君懿之第三子,杨播之弟,官至华州别驾,曾以文才著称于世”。此记载与《魏书》、《北史》均合。

志文书体楷法笔致劲拔,多用别字,别具情趣。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4)李寿墓志

此墓志形制特为别致,兽首、龟身、四足趴伏在长方形座上,高64厘米、宽96厘米、长166厘米。从志石初出土残存的颜色看,全身像彩绘贴金(图2-32a、b)。

图2-31 杨颖墓志局部(www.xing528.com)

图2-32a 李寿墓志盖拓片

图2-32b 李寿墓志拓片(局部)

这块龟志是以龟背作盖,中减地阳刻“大唐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16字篆书,志文31行,满行37字。志文楷书,笔画清秀,无撰、书人姓名。墓主李寿,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弟,官封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淮安郡王,死后诏赠司空。

墓志四边饰龟甲、联珠、蔓草等花纹,整体显得庄严华丽。龟形墓志历来罕见。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5)上官婉儿墓志

刻于景云元年(710)。2013年八九月间,出土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墓主人为唐代著名女诗人、政治家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墓葬甬道中。志盖盝顶,高75厘米、宽73厘米、厚12.5厘米。顶面正中阴刻篆书“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文3行,行3字。顶面四周和四侧减地线刻牡丹纹带。四刹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各减地线刻瑞兽一对,以牡丹花结为中心相对腾跃,形象特征统一为体表有斑纹,扫帚尾。上刹面瑞兽形似虎,脑后至项上长鬣飘拂;下刹面瑞兽与上刹面瑞兽基本相同,唯头顶生一对细长的角;左刹面瑞兽形似马,头顶生角,脑后至项上长鬣飘拂,肩部附有绶带形小翼;右刹面瑞兽形似鹿,头顶弯角分杈,无鬣,肩部附有绶带形小翼。志石高、广皆74厘米、厚15.5厘米。画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满行33字,共计982字。四侧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减地线刻十二生肖,衬以缠枝忍冬纹。生肖皆为动物形象,生动写实。志盖四刹和志石四侧的线刻图案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图2-33)。

图2-33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盖及墓志拓本

墓志明确记载了上官昭容的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具体信息,是有关上官昭容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6)井真成墓志

刻于开元廿二年(734)。2004年春,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墓志汉白玉质,呈正方形,边长39.5厘米、厚10厘米;盖为覆斗形,青石质,边长37厘米、厚7厘米。盖顶篆书“赠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铭”,盖志四侧均无纹饰。志面有线刻界格,阴刻楷书12行,行16字,共171字(图2-34)。

井真成墓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唯一一方唐时日本人墓志。它的发现,弥补了史书研究遣唐使者团及日本留学生资料的不足,对唐代政治、经济、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日关系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17]

图2-34 井真成墓志盖及墓志拓本

图2-35 苏谅妻马氏墓志拓本

(7)苏谅妻马氏墓志

唐咸通十五年(874)刻。1955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土门村附近。志石略呈方形,高39.5厘米、宽35.5厘米、厚7厘米(图2-35)。墓志为汉文和波斯(伊朗)婆罗钵文(或译作巴列维文)合刻,以婆罗钵文为主,6行横书,下部为汉文,7行竖书,文曰:

左神策军散兵马使苏谅妻马氏,己巳生,年廿六,于咸通十五年甲午岁二月辛卯建廿八日丁巳申时身亡,故记。

从婆罗钵文译文可知,苏谅及其妻马氏为祆教徒和侨居唐朝波斯人。苏谅的官职是“左神策军散兵马使”,婆罗钵文称作“神策军骑长”,神策军是一支由宦官掌握的强有力的军队,后来实际上成了皇帝的禁军。苏谅身为祆教徒和外国人,能任此要职,足证其是深受唐王朝信任的。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