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古代石刻-形制特点与文化寓意

陕西古代石刻-形制特点与文化寓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出土的镇墓石,以西安庞留村清源县主墓中的镇墓石为代表,即由形制相同的五合刻石组成一套,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镇墓符文。此外,有的镇墓石盖上刻绘花卉人物及鸟纹,或在盖正中刻符文,这种特征如金仙公主、酆王妃镇墓石盖等。镇墓石的形制,状如墓志,即由盝顶形盖和方形底石两部分组成。这种盝顶形的盖与方形底石相配合的构成形式,具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宇宙观念和思想寓意。

陕西古代石刻-形制特点与文化寓意

陕西出土的镇墓石,以西安庞留村清源县主墓中的镇墓石为代表,即由形制相同的五合刻石组成一套,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镇墓符文。镇墓石盖有不同的设计特征,有的上面阴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纹样,并不刻某某镇墓石铭,如昭成皇后墓镇墓石盖即是如此。有的盖石直接刻出“谨为某某镇”,如武三思墓镇墓石盖即是如此。此外,有的镇墓石盖上刻绘花卉人物及鸟纹,或在盖正中刻符文,这种特征如金仙公主、酆王妃镇墓石盖等。还有一种直接刻书“灵宝某帝某炁天文”者,如唐清源县主墓镇墓石盖等。

镇墓石的形制,状如墓志,即由盝顶形盖和方形底石两部分组成。这种盝顶形的盖与方形底石相配合的构成形式,具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宇宙观念和思想寓意。从形状与纹饰上来看,盝顶形的盖象征着天穹,方形底石则表现了大地四方[36],同镇墓石中所记五方天施令于五方土府、“阳覆阴施”相对应,具有墓中解除,即驱邪避鬼的目的和用途,与道教信仰和方术密不可分。镇墓石的组成凸显了“五”的概念,即五件刻石,集中并融合了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白、赤、黑、黄;五岳泰山、华山、霍山、恒山、嵩山,蕴含着五行思想,是包罗万事万物的“五行配伍”学说的物质体现和在丧葬习俗中的具体应用[37]

除一块镇墓石为正中秘篆文周围一圈镇墓文外,其他镇墓石大多上半部为秘篆文,其字数有64字和16字两种,下半部则竖行右起刻写镇墓文。镇墓文均对应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尚未发现仅用一块镇墓石而写上对应于五个方位的文字及秘篆文的情况,这也是陕西发现的唐代镇墓石及镇墓文的一个特征。

从出土情况来看,镇墓石的使用者明显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出自皇亲贵戚的墓葬,如唐代的皇帝、皇后、王、王妃、公主、县主墓等均曾使用镇墓石。二是出自道教徒的墓葬,如金仙公主、怀道、曹用之、李义珪等。从流行时间上看,从最早的上元二年(675)阿史那忠墓,到咸通十三年(872)的曹用之墓,均有镇墓石出土。由此说明,五方镇墓石的使用,在唐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既非限定在特殊的人群,也非限定在特殊的时期使用,而是一种世人可自由选择的丧葬礼仪资源,具有习俗化或民俗化的性质。

镇墓石的位置,大多被安置在墓葬之内或墓葬之外的墓域范围内。如清源县主墓镇墓石均放在墓道内,五个方位的镇墓石同时被发掘出土。阿史那忠墓镇墓石出土于墓室之内。而昭成皇后窦氏的镇墓石,则发现于距离桥陵很远的地方。这些情况说明,唐代镇墓石的放置方式是多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已经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唐墓,而出土镇墓石却很少的原因。同时也提醒考古学家,在发掘唐代墓葬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类因素,以期获取更多的信息。(www.xing528.com)

【秘篆文不神秘】

在陕西发现的镇墓石上,往往有一些奇怪的秘篆文,像篆书,又像符号,仔细看却都不认识。其实它是道教的一种秘密文字,又称天文、真文、神篆、秘文等。其笔画繁冗,形体似篆而又屈曲诡异,别异体字众多,笔画省略和变形现象比较突出,初看似乎无章可循;而道书中又缺乏相关记载,加之道教天机不可泄露之说,为符者秘而不宣,人们难以见到确证材料,致使每有发现,皆谓不识,望文兴叹。

随着材料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利用文物考古资料与道书相互验证,学界逐渐破译了秘篆文之谜。从目前发现的材料看,这类秘篆文主要见于墓葬出土的五帝或五方镇墓石上,都有其楷写汉字译文,不仅可识而且完全可照楷字一样读出音来。它实际上是道教经典《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经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