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君子人格:内圣与外王,仁者的基本品格

儒家君子人格:内圣与外王,仁者的基本品格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圣是儒家对君子的基本要求,而外王则是君子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路径。二是儒家的君子要具备仁者的基本品格。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并将其作为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在于行,君子必须具备这五种品质,缺一不可。可见儒家对君子人格要求之高,最终达到内圣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三是儒家认为“君子人格”的修养还须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

儒家君子人格:内圣与外王,仁者的基本品格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内在的自我修养,最终培养出儒家所谓的理想人格。儒家的理想人格即“君子人格”,也有说成是“志士仁人”或“圣贤人格”的,实为儒家推崇的所谓道德之楷模。儒家的“君子人格”包含两层含义:一个就是内圣,一个就是外王。内圣是儒家对君子的基本要求,而外王则是君子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路径。

(一)儒家关于内圣品质的修炼

所谓内圣,即完善以“仁”为内核的君子人格的修炼过程,就是以诗书与礼乐涵养心性,学习历史上的圣贤品质,通过内化社会道德和价值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具备圣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儒家的君子品质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是君子必须具备“仁”的精神品质。所谓的“仁”就是爱人,儒家倡导君子要有爱人的品格,这是一个君子基本的道德要求。要做到爱人,就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需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克己复礼”,要时刻想着别人,事事为别人着想,“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还要做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总之,儒家倡导的君子要有仁爱之心,具备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要有广阔的胸怀。

二是儒家的君子要具备仁者的基本品格。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并将其作为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在于行,君子必须具备这五种品质,缺一不可。可见儒家对君子人格要求之高,最终达到内圣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三是儒家的君子应具有中庸的品质。儒家的君子人格,必须具备中庸的品格,与人谈话或人际交往或做事,要留余地,持中有节,不冲动,避免走极端。

四是君子要有气节操守。儒家重视的君子人格必须具备气节与操守,大义凛然,不屈淫威,具备这种操守的君子,在现实中才能够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追求正义前赴后继,舍生忘死。

(二)儒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格修养方法(www.xing528.com)

儒家提出的人格修养方法主要包括反躬内省、主敬、存心养性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是儒家主张一个君子首先要学会反躬内省,不断砥砺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成为有高尚品质的人。儒家认为,人的道德完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个人是道德完善的主体,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达到,依赖别人只能是徒劳。这就明确了道德完善的主体性,由此儒家主张人们在道德修养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苛求他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圣贤的品德而努力,见贤思齐,多在内省上下功夫。

二是主敬。儒家讲求内省的修养方法,即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内省的主体是君子本人。这种自我反省,是儒家主张君子完善自我人格的方法。做到反躬内省,必须严于律己,经常反省自己。为了做到内省,儒家又提出了“主敬”的修养方法。主敬就是指一个人要时刻收敛身心,谨慎稳重,严于律己,克己守礼。为此,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修己以敬”的观点。

三是儒家认为“君子人格”的修养还须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儒家认为不学习就不能认识和掌握道德知识,道德不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孔子鼓励弟子认真学习,不断进步,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儒家重视学习,更重视身体力行。在儒家看来,学习还须力行,还须将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是说,道德修养需要学习,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道德知识上,应该在道德实践中去锻炼,把道德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儒家的君子要有治国平天下的追求

儒家学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服务社会的己任,所谓君子不只是具有内圣的品格,更要在具备内圣品格的基础上,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以及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凌云壮志。《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修身的最终目的即治国平天下的事功,儒家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一个君子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要通过内圣而外王,在成就一番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孟子强调以修身为本,最终实现外王,以作为对君子人格的一种追求。孟子认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但“圣贤道德”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于是孟子便设想了一条可进可退之路,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即使做不到建功立业关怀天下,也至少要管好自己,安守本分,不去危害社会。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认为,君子应具备经纬天地之才,才能承担起外王的使命。儒家的这一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张载,也提出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四大使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等,其实都是儒家知识分子内圣外王的入世精神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