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壁虎日记:孩子们与小壁虎的探索与互动

壁虎日记:孩子们与小壁虎的探索与互动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月1日下午开启“壁虎日记”下午,我发现有了玻璃瓶,孩子们和小壁虎的距离就近了。于是Angelababy就成了壁虎的新名字。“壁虎是小动物,不是植物,不用画天气。”孩子们眼中的小壁虎爪子自主探索吸盘师生共同探索吸盘玩吸盘投掷游戏体验戴手套爬行12月11日下午小壁虎为什么不冬眠这一天孩子们忽然发现小壁虎不动了,一个孩子大喊起来:“小壁虎Angelababy是不是死掉了?”

壁虎日记:孩子们与小壁虎的探索与互动

12月1日 下午 开启“壁虎日记”

下午,我发现有了玻璃瓶,孩子们和小壁虎的距离就近了。

柯柯说:“我们给壁虎起个名字吧!”

皓轩说:“我想叫它邓超!”

朵朵说:“不要不要,我喜欢叫它Angelababy!”

泽泽也跳起来说:“我也喜欢Angelababy!”

“它是男的还是女的?”当孩子们纷纷起名字的时候,赵洋提出了新的问题。

对啊,要起个合适的名字得知道它是男生还是女生啊。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网页查询资料,再与小壁虎比对,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只母的壁虎。于是Angelababy就成了壁虎的新名字。

关于观察记录表,孩子们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

“我们应该把天气画上。”

“壁虎是动物,不是植物,不用画天气。”

“可以画温度,知道它是不是怕冷。”

“我觉得重要的应该是放上一张小壁虎的照片。”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运用平时记录自然角的经验,通过共同策划、共同探讨、举手表决等方式,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壁虎日记!

12月2日 早上 关于食物的秘密

一大早,团团喊了起来:“小壁虎是不是饿了,它看上去很瘦,好像一直没有吃东西。”

“那壁虎到底喜欢吃什么?”

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壁虎喜欢吃虫子,但是我们没有虫子可以喂它。孩子拿出了早点饼干,把它碾碎了放进玻璃瓶里,又放了少量水,但是小壁虎什么也不吃,还是一动不动!

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在整个实验中,幼儿从产生疑问“壁虎喜欢吃什么”到最后知道答案,是通过猜测、实践、对比获得新的认知经验的。在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中,我们适时地提升他们的知识经验,帮助孩子归纳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实验设想、实验验证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异同,提高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只吃虫子。刚好栗峥小朋友的爷爷喜欢钓鱼,家里有活的虫子,他决定第二天带一些来。

它喜欢吃虫子?

12月4日 中午 关于尾巴的秘密

根据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排查,幼儿都知道壁虎遇到困难就会用断尾巴的方法来自救。

这日中午,陈艺游跑到我面前问:“老师,它的尾巴为什么没有断?”我被这个问题牵引着,来到孩子们身边。远远地看到陈泽凯对着玻璃瓶大声地喊,还用筷子敲着玻璃瓶,边上围观的孩子捂着耳朵讨论着:怎么还不断尾巴?

原来陈泽凯试图通过吓唬的方法看看小壁虎会不会断尾巴。这说明孩子们有壁虎断尾巴的经验,而他的行为又引发出更多问题:“尾巴断了会不会流血?”“为什么尾巴断了还会动?”“尾巴断了会痛吗?”

断尾巴的小壁虎

幼儿对于断尾巴的这些可贵尝试和验证,符合他们的探索需求,将问题变成探究的兴趣,变成解决问题的动力,但是孩子提出的壁虎断尾“痛不痛、会不会流血”这些问题,答案用肉眼是不容易观察的,于是教师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幼儿进行探索,在网上找到一个动画式的讲解视频,利用这个视频清晰地解答了孩子们的疑惑。

12月8日 上午 关于爪子的秘密

小壁虎爬到了瓶壁上,爪子牢牢地抓在玻璃上,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壁虎的爪子。

“哇!你们看,它爬上来了!”(www.xing528.com)

“它的爪子张开好大,它有5个手指头!”

“为什么它会吸在玻璃瓶上?”

“老师,它和蜥蜴变色龙一样吗?它是不是也会变色?”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已经从壁虎的外表,转移到身体的特殊构造。对于孩子的疑问,我没有马上解答,而是让孩子带着问题回家寻找答案。“壁虎为什么能吸在瓶子上,它的爪子里还藏着哪些秘密呢?”教师也开始储备更多关于壁虎的知识,和幼儿一同学习,直至深入课程。经过梳理,孩子的答案分三种:一种是像章鱼一样的吸盘,一种是爪子上的黏液,还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刚毛,但是被否定,因为在孩子的经验中小狗小猫身上的才是毛。

这时我储备的知识刚好用上!我通过网上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小壁虎的掌心上是吸盘,指头上则是刚毛。它在行走时,先用掌心吸住,再用这些刚毛抓住。

吸盘孩子都是理解的,但是刚毛则很陌生。于是我们再次深入了解了刚毛,它是比头发还要细的毛:壁虎的脚上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刚毛,它的前头还是分叉的,形状像勺子一样,这样能让壁虎抓得更牢。

这个结论,让孩子们意识到,很多事实要通过细致的探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不能只凭眼睛看。获得实事求是的品质比获得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知道了壁虎爪子的秘密后,孩子们对于壁虎行走的方式特别“羡慕”,于是一大波“飞檐走壁”的体验就上演了,孩子们还比较戴手套和没戴手套爬行时的感觉。幼儿有着与生俱来好奇心,探究的热情与科学家一样强烈。刚好我们学校有老师上过关于吸盘的课,我借来教具,马上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吸盘”科学活动课,让孩子们了解吸盘的原理。顺应孩子的兴趣,我们还找来了许多吸盘玩具,开展了有趣的吸盘游戏。

孩子们眼中的小壁虎爪子

自主探索吸盘

师生共同探索吸盘

玩吸盘投掷游戏

体验戴手套爬行

12月11日 下午 小壁虎为什么不冬眠

这一天孩子们忽然发现小壁虎不动了,一个孩子大喊起来:“小壁虎Angelababy是不是死掉了?”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心慌慌的孩子们后来发现小壁虎其实没有死,它的眼睛还在动呢。另外,号称小博士的王一小朋友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条信息:小壁虎其实是冬眠的动物。可是为什么应该躲在洞中冬眠的小壁虎来到了我们教室中呢?

1.猜测原因一:气温的变化

于是,孩子们拿着温度计开始了测量。教室、床底下、厕所、操场、滑梯,孩子们一个个拿着温度计去测量,最后发现还是教室里最暖和,于是把在自然角里的小壁虎搬进了教室,可是过了很久,小壁虎还是没有动。

测量室内外温度

幼儿园科学目标中提出:“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随着实验和观察的进行,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都要鼓励和指导幼儿用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信息。幼儿在记录时可以运用图画、符号、表格或是一些简单的文字。

冬眠的小壁虎既然出来了,又怎么不动了呢?是冻着了吗?孩子们又觉得可能这个玻璃瓶太冷了,他们决定要一起给它盖一个新房子。孩子们马上搜罗出了很多材料:泥土、树叶……孩子们觉得小壁虎喜欢待在土里,但是又发现土还是太冷了,他们找来了美工区的毛绒球和碎纸用来保温。

可是住进了“温暖小别墅”的小壁虎还是一动也不动!

2.猜测原因二:孤单了

“它应该是孤单了吧!”“它需要小伙伴,可是怎么找小伙伴呢?”

孩子们思索之后决定用黏土做几个小壁虎的好朋友,尽管孩子们的手部小肌肉发育有个体差异,但每个孩子在创作时都十分专注,五个指头一个也不落下,还有孩子用笔戳了好多的小洞洞作花纹。这些可爱的假壁虎们,以假乱真,还真的让小壁虎抬了一下头,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

小壁虎的新家

用黏土为小壁虎“寻找伙伴”

幼儿在与小壁虎的接触中,感受到了动物生命的存在,也变得更加尊重生命了。教师应该关注到幼儿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在耕耘幼儿科学领域的同时也培育幼儿的爱心、责任心。最终,幼儿通过查询,了解到壁虎是冬眠动物,天气突然变冷,它就会不动,这样是为了储存能量,但是幼儿这些自发的假设、尝试、验证,是最难能可贵的,体现了幼儿的思考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