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公共文化政策实践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公共文化政策实践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向弱势群体倾斜、供给渠道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三项工程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互相促进,互为支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公共文化政策实践

2000—2014年,全国公共文化投入总量由300.29亿元增长至2691.48亿元,年均增长16.96%,明显高于产值总量年均增长2.81个百分点;全国公共文化投入人均值由23.78元增长至197.28元,年均增长16.31%。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向弱势群体倾斜、供给渠道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中国基本实现了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立。以山东省为例,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侧重农村和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农村地区集中建设符合标准的文化共享工程站点、图书室、广播电视等文化设施。截止到2015年年底,山东全省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811个,全省8万多个建制村建成村级文化大院7.6万个、农家书屋7.2万多家,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57个,文化站1814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7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55%,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省、市有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大院,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公共文化服务向弱势群体倾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已形成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地方法规、行政法规为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通过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化,例如网络和电子信息无障碍,保障弱势群体均等享有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自2002年起,国家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2011年左右国家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与该工程的“国家数字文化网”文化服务平台,成为我国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三项工程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互相促进,互为支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1]

例如,图书馆向残疾人读者提供的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且多样化,其中涉及传统的纸质文献、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有声读物、盲文图书、无障碍电影,等等。近些年,图书馆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大大促进了图书馆残疾人服务工作的开展。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特别购进一些颇具馆藏特色的资源库,还有方正电子书、“阅读中国”等中外图书期刊数据库;针对少儿残疾人读者提供合适内容的在线阅读、书籍推荐等服务。专门为视障读者配置了有声读物资源,一些公共图书馆的网站上还增设了语音模块,方便视障读者获取知识。(www.xing528.com)

到2014年年底,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全国共有38家省级图书馆和473家地市级图书馆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为1024TB,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国家图书馆还向各地图书馆开放了中外文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30TB。另外,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建设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55918个,以此为基层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绿色上网空间。[2]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拓宽

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决定强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在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等多种模式,在城市,通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在乡村,通过乡村文化团队、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推动“送欢乐下基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制度化,逐步实现面向全社会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促进基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

政府主导下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已基本形成,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强化了国家与民众归属感和认同感,广大民众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