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效果:变量测度

控制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效果:变量测度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量采用员工基于自身的认知或主观感受,对自身的组织公民行为、印象管理动机、心理授权及环境动荡性、结果变量好坏作出判断,与Wright等提出的测量工作影响、目标明晰度等变量的方式一致。问卷中加入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位和工作能力五个控制变量。为减少共方法偏差的影响,对各变量的测量问项随机编号、排序,人口特征变量放在问卷的后面。

控制变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效果:变量测度

对以上确定的变量的测量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设计,环境动荡性问项采取“很低、较低、居中、较高、很高”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很低,5表示很高;其他问项采取“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居中、同意、完全同意”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测量采用员工基于自身的认知或主观感受,对自身的组织公民行为、印象管理动机、心理授权及环境动荡性、结果变量好坏作出判断,与Wright等(2011)提出的测量工作影响、目标明晰度等变量的方式一致。

问卷中加入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位和工作能力五个控制变量。工作能力采用“我的工作能力突出”这一问项直接测量,反映员工整体能力的高低。与一些学者采用一个问项测量员工总的满意度的方式一致。另外增加两个测量组织管理的变量,一个是对组织的制度化、有序化管理程度进行测量,问项为“公司管理有序,经营状况良好”。此问项注重了制度化管理是否有效(有序),同时要强调好的结果(经营状况良好),其目的是考察制度化管理,而且在效果良好的情况下,组织公民行为是否有特殊性。另一个变量是看组织是注重绩效还是技能、资格等非绩效(业绩)因素。注重绩效称为绩效导向,即“只要捉住老鼠即为好猫的观点”,而注重资历、职位等因素,即为非绩效导向。问项为:“个人的晋升主要看业绩”“我们的考核主要依据业绩或绩效”。

年龄,按实际年龄填写;性别,0代表男性,1代表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中、高职、中专或以下,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分别用1,2,3,4表示;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分别用1,2,3,4表示。(www.xing528.com)

为减少共方法偏差的影响,对各变量的测量问项随机编号、排序,人口特征变量放在问卷的后面。最终形成的问卷见本书附件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