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成长:从一到三的革命

教师成长:从一到三的革命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了心教育5年,苏梅逐渐明白了这些行为背后的秘密:在成长的路上,她认为母亲习惯吃苦、省吃俭用,在潜意识里“不容许自己富有,一旦富有了,就会产生内疚感、负罪感”,因而常常无意识地责怪妈妈太过抠门。与苏梅一样,西工区的校长、教师们在精神成长方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李艳丽认为,真正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学科专业素养,二是生命认知素养,三是儿童认知素养。

教师成长:从一到三的革命

苏梅是西下池小学教师,今年底就要退休了。与许多抱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意识的教师不同,苏梅“透过教育遇见了全新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苏梅非常强烈地抵制去看望母亲,经常会因“花钱”问题与母亲争吵。实践了心教育5年,苏梅逐渐明白了这些行为背后的秘密:在成长的路上,她认为母亲习惯吃苦、省吃俭用,在潜意识里“不容许自己富有,一旦富有了,就会产生内疚感、负罪感”,因而常常无意识地责怪妈妈太过抠门。

“这一切都源于心教育,源于自己与自己的和解。现在我更多是理解妈妈、接纳妈妈。”苏梅说,“透过与儿童的接触,我发现母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经常在新环境中介绍自己时会说,我是一个妈妈。我知道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对另外一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与苏梅一样,西工区的校长、教师们在精神成长方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作为西工区教体局局长的李艳丽,首先以校长的身份唤醒了西下池小学的教师团队,进而以局长的身份唤醒了西工区更多的校长和教师。(www.xing528.com)

李艳丽认为,真正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学科专业素养,二是生命认知素养,三是儿童认知素养。但后两种素养容易被忽略。

基于这样的认知,西工区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型可概括为“一主两基”:以生命认知素养提升为核心,以学科专业素养和儿童认知素养提升为基点。

生命认知素养就是读懂自己,建构好自己的人格。“一个没有发现自我、活出自己的人,是非常脆弱的,别人的一个负向评价就能将你的精神击垮。为什么会如此?因为那个评价勾起你早年曾被贬低、被羞辱的体验。所以,教育者必须首先活出自己。”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刘亚利说。

在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刘峥嵘看来,对儿童认知的苍白是教育品质低下的重要原因。“对6岁以下的孩子说,‘把你的玩具跟别人分享’,孩子会觉得,如果自己的玩具说了不算,是不是别人的我也可以拿过来。”刘峥嵘说,“你用道德训导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那就是伤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