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手册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手册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病原体的检出和分离培养可直接确定诊断,及时免疫学检查亦可提供重要依据。对许多传染病来说,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也有很大帮助。(一)一般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常规检验和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用于乙型肝炎和其他DNA病毒核酸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度。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手册

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病原体的检出和分离培养可直接确定诊断,及时免疫学检查亦可提供重要依据。对许多传染病来说,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常规检验和生化检查。血常规检验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如白细胞显著增多时多为化脓性细菌感染、百日咳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消失常表示有伤寒败血症可能,增多时则可能为寄生虫感染;异常淋巴细胞增多常为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尿及粪便检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对确诊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生化检查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二)病原学检查

1.病原体的直接检出

许多传染病可通过显微镜或肉眼检出病原体而确诊。例如,从血液或骨髓涂片中检出疟原虫及利什曼原虫,从血液涂片中检出微丝蚴及回归热螺旋体,从大便涂片中检出各种寄生虫卵及阿米巴原虫等。血吸虫毛蚴经孵化法可以肉眼检出,绦虫节片也可在大便中用肉眼检出。

2.病原体分离培养

细菌、螺旋体和真菌通常可用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隐球菌等;立克次体则需要动物接种或组织培养才能分离出来,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病毒分离一般用组织培养,如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等。

用于分离病原体的检材可采用血液、尿、粪、脑脊液、痰、骨髓、皮疹吸出液等。标本的采集应注意尽量于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当应用过抗病原体的药物治疗后,检出阳性率会明显下降,同时,应注意标本的正确保存与运送。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1.分子杂交

利用同位素32P或生物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可以检出特异性的病毒核酸,如乙型肝炎病毒DNA,或检出特异性的毒素如大肠杆菌毒素。

2.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病原体核酸检查,能把标本中的DNA分子扩增100万倍以上。用于乙型肝炎和其他DNA病毒核酸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则用于检测KNA病毒核酸。(www.xing528.com)

(四)免疫学检查

应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是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若能进一步鉴定其抗体是属于IgG或IgM型,对近期感染或过去发生过的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判断受检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有所缺损。

1.特异性抗体检测

在传染病早期,特异性抗体在血清中往往尚未出现或滴度很低,而在恢复期或后期则抗体滴度有显著升高,故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其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以上时往往有重要意义。过去感染过某病原体或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再感染另一种病原体时,原有抗体滴度亦可升高(回忆反应),但血清抗体滴度升高常在4倍以下,可资鉴别。特异性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现存或近期感染的诊断。

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很多,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及中和反应等。此外,尚有免疫荧光检查、放射免疫测定(K1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 SA)等。

2.特异性抗原检测

病原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有助于在病原体直接分离培养不成功的情况下提供病原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其诊断意义往往较抗体检测更为可靠,大多用以检测抗体的方法都可用于检测抗原,其原理相同,仅方法有所改进。

3.皮肤试验

通过向受试者皮内注射特异性抗原的方法,了解其体内是否有相应抗体,有抗体时受试者发生变态反应,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痒、痛表现。常用于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4.免疫球蛋白检测

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检测有助于判断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者见于先天性免疫缺损疾患,升高者见于慢性肝炎、黑热病、艾滋病等。

5.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可了解亚群的T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常用于艾滋病的诊断。

(五)其他检查

活体细胞病理检查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也对多种传染病、寄生虫病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