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育微思考:汉字之美在悦耳的音韵

语文教育微思考:汉字之美在悦耳的音韵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字之美不仅体现在优雅的结构,也表现在悦耳的音韵。汉字具有音韵美的物质基础。一个汉字的语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汉语音韵的最大特点是以音节为基本单位。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起伏,构成了或激昂慷慨、热情奔放,或温婉妩媚、娓娓动听的汉语音韵美。沈约有意识地使用平仄的交互来追求音韵美,使文字读起来抑扬顿挫。智慧的先贤赋予了汉字音韵美的特点,这是西方语言所不具备的。

语文教育微思考:汉字之美在悦耳的音韵

汉字之美不仅体现在优雅的结构,也表现在悦耳的音韵。

汉字具有音韵美的物质基础。一个汉字的语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汉字本身有平、上、去、人各自不同的声调,不同的字按照不同的声调组合规律放在一起,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声调等声音因素,再辅以骈散交替、长短相间、停顿、音乐等手段,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韵美。

汉语音韵的最大特点是以音节为基本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有时一个音节可以记录好多个汉字,如“dì”音节就有“第、地、的、帝、递、谛、棣、缔、蒂”等;有的汉字还表示几个音节,如“和”表示hé、hè、huó、huò、hú五个音节。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如“毕、毙、庇、芘、疪、陛、秕”等,“比”就是这组字的声旁。字有平声、仄声,平声有阴平、阳平,仄声有上声、去声,过去还有人声。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起伏,构成了或激昂慷慨、热情奔放,或温婉妩媚、娓娓动听的汉语音韵美。我国宋元之前的诗词歌赋,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直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一般都是配乐演唱的。例如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犹之故。不遑启居,犹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就是戍边的将士们打仗间隙采薇时唱的。虽然当时的曲调已经亡佚,但我们通过字里行间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节奏韵律之美。(www.xing528.com)

汉字的音韵美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南朝沈约,是他首次提出了“四声”说。他在《宋书·谢灵运传》中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沈约有意识地使用平仄的交互来追求音韵美,使文字读起来抑扬顿挫。

智慧的先贤赋予了汉字音韵美的特点,这是西方语言所不具备的。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家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同音相谐的原则,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作品中创造出了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回环往复、余音绕梁的音韵效果。这些都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