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支平衡与水平适度: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研究成果

收支平衡与水平适度: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缴费率、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率较为平稳,基金收入与支出同步增长,使得数量平衡指标簇得分上涨平稳。表6-15收支平衡指标耦合协调评价表从表6-15的类型划分可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磨合阶段中度协调、拮抗阶段中度协调、高水平耦合良好协调、高水平耦合高度协调四种类型的耦合协调时期[6]。

收支平衡与水平适度: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研究成果

1)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指标综合评价

根据突变系数法测到近20年来收支数量、个体需求、平等权利、目标实现指标的得分情况,对其取均值,可以观察出近20年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各项指标平均水平。从数据得分来看,尽管数值越高意味着耦合度越高,但是本书更倾向于不同指标耦合度之间的比较,无论是动态变动趋势的比较,还是指标均值之间的比较,更能够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两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如表6-14所示。

表6-14 收支平衡指标综合评价表

(续表)

从表6-14指标簇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目标实现指标簇的得分最高,平均得分为0.71,其次为收支数量指标簇平均得分,再次为平等权利指标簇平均得分,最后为个体需求指标簇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尽管满足个体需求一直是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制度设立的原点和初衷,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目标和保险人自身的其他目标,使得这一指标簇的结果有所偏移,从均值来看反而成了最低的耦合度指标。从指标簇的变动趋势看出,目标实现指标簇得分起点较高,变动幅度最小,是由于目标实现指标中,年度结余率、目标补偿率指标较为稳定,收入增长、政府卫生支出占比持续平稳所致。保险人目标的实现一直是维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平等指标簇变动幅度最大,增长速度较为明显,可以看出服务可及性、社会卫生支出占比指标的稳步提升、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增长提升了平等权利的实现程度。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平均工资的上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带动了人均医疗卫生消费,使得个体需求指标簇得分增长较快。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缴费率、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率较为平稳,基金收入与支出同步增长,使得数量平衡指标簇得分上涨平稳。

2)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指标耦合协调评价

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指标耦合度看,除2001年为0.47之外,其余时间段都在0.5以上,说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系统在研究期间内平均水平处于高水平阶段,收支数量、个体需求、平等权利、目标实现系统交互影响、相互作用,从波动中可以看出,社会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系统耦合度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螺旋上升过程,向逐步位于高水平的耦合阶段过渡。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其数值处于0.39~0.86,说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指标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中度协调到高度协调的过程,收支数量、个体需求、平等权利、目标实现系统的上下变动,导致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耦合协调度的波动。研究期间系统运行轨迹经历了两次下降,2001年的下降是由于收支数量、平等权利、目标实现指数簇得分下降所致,而2013年的下降则是由于平等权利指标簇下降所致。尽管2006年、2007年收支数量簇指标得分下降,2011年平等权利指标簇得分下降,但由于其他指标簇增长较快,因此并没有拉低耦合协调度,如表6-15所示。(www.xing528.com)

表6-15 收支平衡指标耦合协调评价表

从表6-15的类型划分可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磨合阶段中度协调、拮抗阶段中度协调、高水平耦合良好协调、高水平耦合高度协调四种类型的耦合协调时期[6]

磨合阶段中度协调类型分布在2000年之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目标实现、收支数量指标簇得分较高,个体需求、平等权利指标簇得分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设立之初的特点是制度覆盖面、预期寿命和医疗床位供给等偏低所致;拮抗阶段中度协调类型主要分布在2001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收支数量指标簇得分偏低,同时,平等权利和目标实现指标簇得分下降也对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水平耦合良好协调阶段类型主要分布在2002年到2010年以及2013年,这一阶段,各项指标簇得分上升,尤其是个体需求得分、平等权利指标簇得分上升较为迅速;高水平耦合高度协调类型主要分布在2011年、2012年以及2014年以后,这一阶段,各项指标簇维持了较为平稳的得分水平,在稳定目标实现指标簇得分的同时,收支数量、个体需求、平等权利三项指标簇得分增加。

3)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水平适度性评价的结论

公平价值理念正逐渐融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中来。可以看出从十五大之后,公平被看作收入再分配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面健康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都体现了公平理念正逐步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指标中来,并有着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政策目标更加注重整体协调,从政策目标切合度明显较高,到平等指标、个体需求耦合值和耦合协调度的增加,都说明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正从数量引导、单一目标为导向,向质量提升、多重目标为导向发展。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求、社会平等认知度的提升,个体收入状况改善、教育程度提高、预期寿命延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将成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适度水平重新定义的内在推力和外部拉力,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进程。

适度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能力和水平需要从医疗卫生领域供求两侧发力,但关键是在供给侧。一方面医疗保险市场、医疗卫生市场、健康市场的供方占据了信息优势,使得供方具有创造和引导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来维持保险人目标实现、社会平等预期的平衡,来帮助参保人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需求,到医疗卫生需求,直至健康需求满足的全过程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