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法分析−化学教学指导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法分析−化学教学指导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产生氧气的量过多会冲淡二氧化氮的红棕色,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因此,可以取用1g氯化铵并分别取用8~10g的高锰酸钾进行实验比较,可以得出最佳实验效果时氯化铵与高锰酸钾质量的合理比值。催化剂性能的分析与选择本实验最常用的催化剂是三氧化二铬,通常在实验前用橘红色的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变为绿色而制得。由于三氧化二铬对人体的毒性较大,实验后的残渣要经专门处理。

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方法分析−化学教学指导

从氨催化氧化实验的反应方程式和图3-2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看,反应物氧气由挤入的空气提供,而氨气则是由挤入空气时氨水挥发而来。随着空气的不断挤入,氨水将不断挥发而浓度逐渐减小,并且一定浓度的氨水在不同的环境湿度、温度及挤气速度下,挥发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状况和不同的人操作时(挤气力度不同),实验成功所需要的氨水浓度也不一定相同,可见,用图3-2的实验方法有偶然性,实验成功与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用铵盐和含氧的固体物质受热分解来产生氨气和氧气。因为固体分解可以定量把握,操作时容易控制实验的进程,也有利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简化。

(1)反应物的选择和用量分析

在常见的铵盐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的产率较高,生成的氯化氢可以用其他碱性物质消除,不会干扰实验;用高锰酸钾分解获取氧气比较安全。所以,选择氯化铵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来获得氨气和氧气。实验用量可以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得。该实验成功的话,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www.xing528.com)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氨气完全反应并转化成二氧化氮,所需氧气的质量比是(4×17):(5×32+2×32)=17:56。获得的氨气与氧气的质量比要达到17∶56,则计算得氯化铵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应为53.5:553≈1:10.3。但是圆底烧瓶中已经有空气,若其所含的氧气能够与一氧化氮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氨气与氧气完全反应所需的质量比为(4×17):(5×32)=17:40,由此计算得氯化铵与高锰酸钾的质量比应为53.5:395≈1:7.4。不过,圆底烧瓶的体积有限,其空气中所含有的氧气量较少,所以高锰酸钾的质量应稍微增加。由于产生氧气的量过多会冲淡二氧化氮的红棕色,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因此,可以取用1g氯化铵并分别取用8~10g的高锰酸钾进行实验比较,可以得出最佳实验效果时氯化铵与高锰酸钾质量的合理比值。

资料表明,氨气在纯氧中的爆炸极限是14.8%~79%,则氯化铵与高锰酸钾质量比1:8~1:10之间,氨气与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9.6%~54.2%,恰好处在爆炸极限内,所以,为了实验安全,应该选用具有防爆性能的催化剂。

(2)催化剂性能的分析与选择

本实验最常用的催化剂是三氧化二铬,通常在实验前用橘红色的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变为绿色而制得。由于三氧化二铬对人体的毒性较大,实验后的残渣要经专门处理。铜丝也是本实验常用的催化剂,但催化效果不理想。铂丝催化效果好,但价格昂贵。氧化铁和氧化钴也对本实验有催化作用,但要在实验前进行较复杂的预处理。氧化铜对氨的氧化也有催化作用,且在高温下氧化铜能被氨气还原成铜:3CuO+3NH33Cu+3H2O+N2。铜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产生的铜对本实验具有防爆炸的作用。氧化铜是中学化学常用的药品,价格便宜,对人体的毒性相对较小,所以选用氧化铜作为本实验的催化剂,无论是从理论、环保和实验安全等方面考虑都较为科学。此外,在氧化铜中掺入少量二氧化锰可以增强其催化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