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贸易战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启示

新时代贸易战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启示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贸易战的发生可以说没有赢家,美国对我国产品进行大规模加税的后果便是商务部做出“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反制回应。抛开双方的政治竞争因素,此次协议实际上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进步的一大契机。在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因此,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是我国企业和发明人应该共同考虑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科学的支撑。

新时代贸易战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启示

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贸易战的发生可以说没有赢家,美国对我国产品进行大规模加税的后果便是商务部做出“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反制回应。可以看出,随着科技水平、经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应对贸易战的策略也在发生着微妙的转变,有底气喊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对于专利申请的重视程度大幅增长。2018年3月21日,WIPO公布了过去一年全球各个国家国际专利申请(PCT)的相关数据:2017年,美国申请了56 624件PCT专利,位居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以48 882件专利申请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亚洲第一。[6]从数量上来看,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并不悬殊,但“多而不精”却是我国现阶段专利的普遍问题。一纸芯片禁令就能撼动中国冉冉升起的手机制造业。华泰证券研报显示:目前中国市场内约有90%的芯片来自进口,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而中国芯片产业每年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用于进口。如今中国已然成了世界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如何掌握技术主动权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行业话语权不光取决于相关专利数量,专利利用率也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资料显示:我国平均专利维持年限为3.8年,[7]真正能达到权利最长维持年限的不到1%,很多产品还没投入使用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了。真正发挥价值的专利少之又少。爆炸式增长的专利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专利“量”增长大于“质”增。为了避免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大,我们应在立法层面进行相关规定,鼓励优质专利规避“垃圾专利”。专利领域的发展应始终秉承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驱动,而不应以商业利益为首要追求。保障真正的科学发明得到应有的保护,减少真正能造福社会的专利在申请过程中的阻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专利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该注意的不只是发明专利,外观设计等同样值得重视,比如说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等同样是各领域企业参与竞争的直接武器,直接关系着世界对于中国制造名片的认可度以及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除此之外还有商标版权、学术著作权等需要特别注意,这些也都密切关系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命运。

直至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经过多轮谈判之后,两国政府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该协议在开篇便较大篇幅地规定了知识产权内容,可见知识产权在此次贸易争端中的重要地位。该协议分别就商业秘密药品专利、网络侵权、地理标志、技术转让等话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协议规定。抛开双方的政治竞争因素,此次协议实际上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进步的一大契机。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我们应抓住机遇,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理念与体系,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与筹码。在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www.xing528.com)

知识产权的本质即为权利者的垄断,要破除后来者的弱势局面,我们除了要有更加高质量的发明创造外,精工制造与基础工业也要跟上,此外,由各领域教育所提供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一根将理工人与法律人密切联系起来的链条。因此,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是我国企业和发明人应该共同考虑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科学的支撑。法律作为一种人文社科,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发展,美国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敲诈他国,我们便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给予反制,这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一起努力,如今正逢国家战略的发力支持,新技术井喷式增长,我们不应夜郎自大,但也更不必妄自菲薄,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挑战,我们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