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化教学的原则: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电化教学的原则: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化教学是从传统教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教学原则对电化教学也具有指导作用。(二)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原则电化教学过程与一般教学过程一样,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不能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要有“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活力。用电教手段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表现出来,有利于对教与学的调节。

电化教学的原则:师生积极参与活动

电化教学是从传统教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教学原则对电化教学也具有指导作用。一般教学原则是教学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什么是电化教学原则?电化教学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电教媒体,并利用系统方法控制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电化教学原则和一般教学原则一样,也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电化教学原则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这些原则对电化教学工作的实践有指导意义。它包括教育者的活动,教学目的、内容、教法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与应用,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它指导电化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正确地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目的性原则

电化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产生预期的变化,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依照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使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要明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个方面或者哪个环节的问题。

在运用电教手段时,应考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确定进行电化教学的具体目标。例如,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已有经验的不足,还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是为了扩大教学范围和规模等等。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中,既不能过高也不过低,特别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克服形式主义

(二)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原则

电化教学过程与一般教学过程一样,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不能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要有“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起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电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编制电教软件、精心设计教案和选择电教媒体,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和突出,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搞好电化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双边关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电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包括电教媒体和其他教学媒体,最优化是对媒体选择与组合提出的要求。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是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因此,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校的具体条件,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媒体,尽可能的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贯彻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教学媒体,要考虑教学需要和各种媒体的功能及特点;

2.要考虑现实条件,即现有设备和经济条件;

3.选择媒体组合要合理。要把各种媒体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各种媒体的长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www.xing528.com)

(四)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原则

电化教学中,学生接收信息离不开视听。因为,人们接收信息,不但要感知、理解,而且人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词语。只有坚持视听、思考、词语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贯彻这一原则,教学中教师必须周密地组织学生看和听,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用语言作恰如其分的讲解,提高认识,形成概念,做到图像与词语的统一,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运用这个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精心指导学生视听;

2.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和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进行启发诱导,揭示方法,开拓思路;

3.要注意发挥词语的作用,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参与认识活动过程。

(五)反馈原则

反馈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及时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控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所谓教学反馈,就是指从教学对象处获得信息,以作为调控教学过程的依据。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可以调节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贯彻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经常注意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做到教其所学、解其所惑、有的放矢。

2.要发挥电教媒体利用反馈实现调控的长处。用电教手段将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表现出来,有利于对教与学的调节。

3.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反馈联系。如当堂提问、测验,课后的辅导、答题,平时的作业,阶段性的考试以及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甚至师生双方的表情、眼神、动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