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与实践:研发、生产、消费的三大环节

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与实践:研发、生产、消费的三大环节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中,研发和生产应该更加面向市场需求,这也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新常态”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在这一背景下,研发和生产方式都需要变革。适应国内大循环新格局,调整研发和生产流程,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循环体系中准确识别个性化需求。

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与实践:研发、生产、消费的三大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提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里面的供给既包含研发,也包含生产。在国内大循环的新格局中,研发和生产应该更加面向市场需求,这也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新常态”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在外需萎缩、内需旺盛的今天,面向国内大循环的研发和生产不是模仿型和大规模的,而是以个性化和多样化为主流,是小众的、灵活的、定制化的。在这一背景下,研发和生产方式都需要变革。

适应国内大循环新格局,调整研发和生产流程,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循环体系中准确识别个性化需求。这里可以有多种方法预测、分析、判断,利用数据和算法创新,精准而细致地描述社会个性化需求的迁移,是个性化生产及相应研发工作的基础。当个性化需求得到识别时,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地差异化生产,用差异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匹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个性化生产与标准化生产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如何通过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完成个性化新产品的高质量生产仍有待探索。第三个问题是差异化产品信息的传递。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生产企业可以在一个较长的产品周期内预测需求、引领需求,未来的供需动态平衡则是需要在极短的周期内完成从市场需求的考察到商品信息传递的过程,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对于市场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消费者面对海量的信息也很难一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这就是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智能化匹配实现个性化选择,由智慧化的系统帮助顾客根据其需求匹配合适的产品并提供给顾客。至此,形成了供需动态平衡的闭环(见图7-3)。

(www.xing528.com)

图7-3 供需动态平衡

从以上对于商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新格局下,研发、生产、交易都离不开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慧化的辅助系统。除商品市场的供需动态平衡外,还存在着人才、技术等多种要素的动态平衡,这些由智慧化、信息化系统支撑的动态平衡构成了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内大循环。

基于以上分析,相比较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市场的结合更紧密,其灵活的研发管理体制也更有利于顺应市场的变化。新型研发机构在新发展格局下可以从智慧化、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入手,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与生产企业协同完成个性化生产所需的研发工作,或者通过改善生产技术和组织机制,完成个性化产品的高质低价生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