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道路

选择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道路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观日本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日本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引进、吸收并结合本土文化改良当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力所能及地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明智地选择了一条捷径,避免了很多发展中的弯路,提升了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日本创造技法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道路。

选择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道路

科学无国界”,笔者认为这句话至少蕴含着这样一种含义,即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等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属于意识形态,应该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文化转移手段在各国之间广泛传播,为全人类服务。反观日本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日本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引进、吸收并结合本土文化改良当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力所能及地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明智地选择了一条捷径,避免了很多发展中的弯路,提升了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此类似,日本创造技法的产生发展也包含了这一方面的因素。如前第二章和第三章所述,日本作为创造技法以至创造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后发国家,积极地翻译引进国外的相关书籍,对引进的创造技法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地方性文化进行相应改良,创造出既是苹果、又是梨即“苹果梨”式的日本创造技法。而另一方面,日本学者或者积极地研究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史中获得创造性成果的优秀个人的创造经验,并加以系统化、规范化,或者对自身的科学技术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从而独立地自主开发出创造技法。因此,日本创造技法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道路。应该说这条发展道路给我们中国创造技法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同为东方国家的中国和日本两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仅就与创造学相关的方面来看,中国基本与当时的日本相似,作为后发国家处于良好的创造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国际背景下,有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另外,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等发展战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保障和实践基础。所以,我们不妨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选择一条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改良相结合的创造技法发展道路。

一方面,学习并改良其他国家已有的创造技法,这是后发国家缩小与外国差距的捷径。但需要认识到,创造技法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创造技法的转移是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而那种以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引进他国的文化就会丧失民族自尊心,发展自主文化就是有民族自尊心的观念是错误的。其实这种民族自尊心是盲目的民族自尊心,是一种愚昧的表现。在学习改良国外创造技法方面,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如我国创造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并结合我国创造发明,特别是结合上海和田路小学创造发明的实际提出了“和田十二法(1991年正式命名)”;许国泰在美国的形态分析法的基础上发明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技法即信息交合法(又称魔球法),之后,他又将信息交合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出第二代魔球理论。相对于大量的国外技法来说,我国学者所做的改良工作还远远不够,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需要我国学者继续努力探索。(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对我国获得优秀科学技术创造性成果的研究人员及其实践进行各种形式的研究,经过提炼、概括,从而自主开发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技法,这是我国创造技法发展的根本。尽管我国整体上的科学技术发展能力和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差距,自主研究成果相对欠缺,需要进一步努力,但科技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已有很多成果问世。“无论在现代的尖端技术领域,还是在传统的技术领域,中国人都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独创性的发明不少。即使在当代作用显赫的三大技术领域,也同样显示了中国人的独创性:中国人不仅在古代就发明了火箭技术,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火箭技术,在空间技术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尽管中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起步较晚,在硬件方面落后,但是中国人毕竟靠自己力量研制了巨型计算机,特别在软件方面已日益表现出中国人的优势。中国人在50年代首先合成了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者……”[25]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为创造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关心创造学研究的人士应该对此进行研究,提出独具特色的创造技法和创造学理论。个别学者已做出贡献,思维科学界的张光鉴研究员提出的“相似论”就是典型例证。[26]还有刘仲林提出的“补美法”等。但总体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所以期盼后来者居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