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傅统先全集(第1卷):批判的实在论理论

傅统先全集(第1卷):批判的实在论理论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欲研究批判的实在论之二元论,我们必须先谈谈观念论与新实在论的主张。观念论在后两章里我们还要详细的讨论,现在只略言其纲领,以明批判的实在论思想的渊源。在知识论上观念论的一元论就是主张没有独立存在的知识对象,知识的对象只是知识的主观,心理活动所创造出的观念而已。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观念,只是心理活动的状态,而不是外界的本质。新实在论洽是和观念论相反,批判的实在论称新实在论为“知识论的一元论”。

傅统先全集(第1卷):批判的实在论理论

批判的实在论在知识论上是二元论。所谓知识论的二元论是主张知识的主观和知识的对象是两相独立的。知识的主观是心理的活动,知识的对象是独立存在的外界。欲研究批判的实在论之二元论,我们必须先谈谈观念论与新实在论的主张。观念论在后两章里我们还要详细的讨论,现在只略言其纲领,以明批判的实在论思想的渊源。观念论我称之为“观念”的知识论之一元论(Idealistic Epistemological Monism)。在知识论上观念论的一元论就是主张没有独立存在的知识对象,知识的对象只是知识的主观,心理活动所创造出的观念而已。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观念,只是心理活动的状态,而不是外界的本质。观念论把知识的对象附属于知识的主观。观念论以为知识是“附加的”(Relevant),这就是说,我们所知道的事物,所有的性质和意义乃是主观的活动所赋加在事物上的,而不是事物本身所自有的。主观的心给外界事物以意义。总括的说,观念论的一元论两个根本主张(一)知识的对象是主观的所创造的观念;(二)知识是由主观所赋加的。

新实在论洽是和观念论相反,批判的实在论称新实在论为“知识论的一元论”。我因为要把它区别观念论的一元论,故称之为“实在的知识论的一元论(Realistic Epistemological Monism)。“实在论的一元论”主张知识的对象就是离开心灵独立存在的外界实质:所谓知识的主观只是被动的接受外界实质的现象而已。实在论的一元论把知识的主观附属于知识的对象而着重于承认知识对象离主观的独立性。新实在论以为知识作用是“摄取的”(Transitive),这就是说,外界独立的事物把它们自己的性质和意义投射到主观里面而没有改变它们的样子。不问有没有主观,外物总是独立存在的。总括的说,实在论的一元论也有两个中心主张(一)我们所知道的即是独立存在的外物自己的本质;(二)知识是主观从外物的本质中所摄取的。(www.xing528.com)

批判的实在论乃是极力容纳前两派理论的真理:一方面承认观念论对于心的活动之重要;知识论是赋加的。一方面主张外物是独立存在的知识又是摄取的。换句话说,批判的实在论既承认知识的主观是心的积极活动,又接受知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外物;既承认知识是“赋加的”,又接受知识是摄取的。所以批判的实在论乃是知识论的二元论。批判的实在论若是以为所知道的事物有许多的性质或意义是主观的心的活动所赋加的,那末被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就并不和外界事物的本质完全相同。换句话说,我们对外物的知识并非即外物本质之写真。然而批判的实在论者主张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就是外物独立存在的本身。于是问题就发生了:批判的实在论怎样关联知识主观的心理活动和知识对象的客观的独立性呢?知识的主观和知识的对象两者之间是怎样媒介的呢?观念论解决这个问题是主张知识的对象乃是知觉的张本(Data of Perception),新实在论解决这个问题是主张知觉的张本或官感张本(Sense-data)乃是独立的外物。前者把知识的对象吸收于主观之内,于是以为官感张本是心灵活动所创造的;后者把主观认识的官感张本吸收于独立的外物之属,于是以为官感张本是属于外界的本身。批判的实在论既是观念论实在论两者兼受,那末就不能像这两派合主客为一主张一元论,而当别寻途径以会通知识之主客两者的关系。所以批判的实在论主张知觉的张本既不是主观心理活动的创造,又不是属于客观外物的本质,而是一种“理论的实体”(Logical Entity)。知觉的张本(Datum)乃是以主观心理的活动为原动力而赋加给独立的外物的意义。外界的物事虽是离主观的心理活动而独立存在,然必须依赖心理活动的原动力赋加之以意义,而后始可为人所知道。主观的心理活动虽是赋加意义于外物的原动力,然必须有独立存在的外物,而后始有知识之对象。所以批判的实在论以为知识的主观是人类心灵的活动,知识的对象是独立存在的外物,而两者之间的媒介是“张本”。或是说主观的心之所以知道对象的外界乃是用“张本”为工具的。批判的实在论以为“张本”(datum)用之太烂,故另外立了一个名称为“Essence”。此字张东荪译之为“蕴”或“意蕴”今沿用之。所以批判的实在论以为整个的认识的程序包含有三个原素(一)心理活动,以前官感之回溯,各种想象之呈现(知识之主观);(二)赋加在现在的官感上的意义,或张本,或“意蕴”(知识之媒介);(三)“意蕴”所指证的独立外物(知识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