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感与知觉:了解心理条件,探索统一性

美感与知觉:了解心理条件,探索统一性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觉在心理学里面,可以简单解释说由各种感觉器官中去得知的对象,例如我们有颜色、形状、姿态、声音、软硬、香甜等等的知觉。美感经验当然不只是这种知觉,但是美感经验中却少不了知觉。但是我们对于外界的知觉乃是完整的、全体的,而不是片断的、零散的。由此,足见统一性的知觉,在美感经验中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只是说明知觉是美的心理条件,但这并不是知觉就是美感。

美感与知觉:了解心理条件,探索统一性

知觉在心理学里面,可以简单解释说由各种感觉器官中去得知的对象,例如我们有颜色、形状、姿态、声音、软硬、香甜等等的知觉。美感经验当然不只是这种知觉,但是美感经验中却少不了知觉。在绘画雕刻中我们要应用视觉,在音乐中我们要应用听觉,在戏剧中我们要应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雕刻中视觉之外还要用触觉,在欣赏庭园时或许还用嗅觉。例如宋,郭熙的《山水训》云:

“学画花者以一株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望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完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视,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当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听觉要敏锐而受过相当的陶冶。我们要能够分别音乐的高低、缓急、节奏、长短、旋律音色以及调和不调和,否则我们就无法欣赏音乐。在音乐的听觉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当一个人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他同时因此而看见一种颜色。这便是所谓“有色的听觉”。有一个人每次听见提琴的声音时,他就好像看见一条波动的黑色蓝边的长带。当他听蔡哥夫斯克(Tchaikowsky)的悲歌时,他满眼就看见蓝色。又有一个人听到瓦格洛的《歌师曲》的引子时,会发生黑色、红色和金黄色的幻觉

诗歌文艺似乎没有直接的感觉材料,但是它们乃是感觉材料的符号化。当我们读到一首诗的时候,我们若是能把这些符号翻译成功实际的感觉材料,这首诗更能引起我们的美感。例如我们读到下面一首词: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www.xing528.com)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这时假使我们能够在想象中觉得鼻子闻着桔柚的香气,似乎自己站在江边,望着这连着天际的江水,看见一只帆船烟雾中一闪一闪的飘去,假使你再能想象那帆船里面载着这人的爱人而去,那末,这许多方面的知觉,都能增加你对这首词的美感。

但是我们对于外界的知觉乃是完整的、全体的,而不是片断的、零散的。这就是说,无论在知觉中或幻觉中,我们不仅是用眼睛去知觉颜色形状,用耳朵去听声音,用鼻子去嗅气味,用皮肤去触摸,而且我们是对于全体的情境有整个的观照。即使在视觉中我们也不是分别的知觉各种颜色或形状,而是把同一情境中各种不同的颜色或形状,作一统一的知觉。这种统一的知觉对于我们的美感经验,有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无论当我们欣赏一种自然美或艺术美的时候,或者当我们创造一种艺术美的时候,我们把我们的美感情境一定要作一个全局的观照。例如在绘画中,我们要讲“经营位置”(composition)。王维的《山水诀》云:“远岫与云容相接,遥天与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沼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在文章中讲章法,小说中讲结构,这都可以说是对美感情境作统一的观照,不然,零落散漫,不成文章。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全部歌曲乃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而不是许多单独存在的音调。孔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如翕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把这一段译成普通的话就是说:“我们对于音乐的原理是不难懂得的,当一支乐曲开始的时候,他是蕴蓄收敛浑然一体的。等到这乐曲继续展开的时候,它是调和的,其中各种的音调虽是清晰分明,但是首尾连续,一气呵成的。”由此,足见统一性的知觉,在美感经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只是说明知觉是美的心理条件,但这并不是知觉就是美感。这理由很明显,不用再申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