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条件在广告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个性条件在广告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男性会用“为国贡献青春”这样充满激情的话语,90年代的女性开始用“现代女性风范”来形容自己,男性则开始用“具迁调能力”来彰显自己,到了2011年,女性用“会经商”、“适应能力强”为自己贴上标签,男性则强调自己“重情顾家”。相应地,当女性可以成为家庭中经济责任的分担者,甚至是家庭支柱后,她对男性的要求则变成“重情顾家”。

个性条件在广告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在性格方面,不难发现,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对于男女双方的形容词并没有发生太显著的变化,女性自我认同地将自身描述成较为弱势的一方,而男性则将自己表达为较为强势的一方。这似乎成为社会的思维定式,并没有因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而有大的改变。从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对于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和个人角色定位的建构,成为一个较稳定的结构要素,在征婚的过程中牢牢束缚着双方的表述。如选择配偶方面,男性依旧倾向于“温柔”女性,而女性较为倾心于“随和”的男性。男性的支配性心态要求女性的服从,女性则由于男性的强势而更期待对方能够对自己“好脾气”。尽管时代在变迁,性格的互补或相似依旧成为保证婚姻美满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考虑婚姻温饱之外的质量,从“能不能组成家庭”发展到“怎样组合成好家庭”。另外,笔者还发现高学历者更加关注配偶性格,这可能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因为这类人群会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沟通和协调。

爱好方面,时代特征非常明显。20世纪80年代征婚者主要提及的是自己在书法文学等更为传统方面的爱好,90年代征婚广告显示出人们的爱好逐渐多元化,体育法律旅行摄影乐器歌舞、烹饪等都成为人们爱好的一部分。再到21世纪,电脑、经商、收藏流行音乐则成为人们的新爱好。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时代痕迹的原因在于:80年刚刚改革开放,整个社会风气从“文革”期间的“读书无用论”转变为“弥补失去的青春”心态,对于书本和文学的渴求形成80年代狂热浓厚的人文基调;而到了90年代,电视等大众化的新兴媒体开始占据人们视野,一方面分散了人们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娱乐化、平民化休闲方式;到了21世纪,电脑的普及真正带来信息爆炸,与之相伴的是财富神话,收藏和经商暗含了对金钱的渴望,而通俗文化的风起云涌更是促进了娱乐休闲的盛行。但总体而言,征婚者对配偶爱好的要求较少,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征婚者对于婚姻双方的期待欠缺生活情趣

征婚者对于品行能力的提及率是最高的。20世纪80年代的男性会用“为国贡献青春”这样充满激情的话语,90年代的女性开始用“现代女性风范”来形容自己,男性则开始用“具迁调能力”来彰显自己,到了2011年,女性用“会经商”、“适应能力强”为自己贴上标签,男性则强调自己“重情顾家”。从不同征婚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品行能力的看重既有变化的地方,也有不变的方面。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渴望“善良”的伴侣,寻求“情感型”配偶,这是人性的体现,更是对“家”的一种诠释。“善良”代表容易沟通、彼此包容、相互珍惜,对“善良”和“情感”的强调在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更显示出人们渴望温暖的诉求和对情感复归的呼唤。“传统型”品行(顾家/贤良)的要求,体现出多元化社会带来的后续效应,如婚外恋现象促使女性更强调配偶的忠诚度。此外,男性注重女性的“贤惠/贤良/会持家”,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家庭结构稳定的需求。(www.xing528.com)

变化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女性的描述。早期的女性描述自己是“贤良、温柔”,顺应“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却从经济能力上肯定自己,突出“会经商”的才华,这显然打破传统角色的定位。相应地,当女性可以成为家庭中经济责任的分担者,甚至是家庭支柱后,她对男性的要求则变成“重情顾家”。放眼如今真人秀节目中“好父亲”的形象,不难理解,女性地位上升,男女角色换位的社会趋势已然是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