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则履行下战书 年轻毛泽东为国共合作奔波

实则履行下战书 年轻毛泽东为国共合作奔波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轻的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之后又往返于湖南和上海之间,为国共合作而奔走。这显然是在向中国共产党人下战书,为此,毛泽东等人十分气愤,李大钊、廖仲恺与方瑞麟等人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并进一步阐述了两党合作的主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而由他负责的国民党员重新登记的工作是件棘手的事。

实则履行下战书 年轻毛泽东为国共合作奔波

正当各地的工人运动方兴未艾之际,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军阀吴佩孚残酷镇压,共产党员施洋和林祥谦先后英勇就义。面对血的事实,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仅靠工人赤手空拳是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革命者必须和全国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和其他的革命政党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革命阵线。

当时,在中国最有影响的第一大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在革命历程中连遭挫折和失败,正陷入痛苦的徘徊之中。就在此时,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

1923年年初,为了筹备中共“三大”,中央调毛泽东上海工作。这年4月,毛泽东告别妻子杨开慧和刚刚半岁的大儿子毛岸英,前往上海。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出席了大会。

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民国运动及民国党问题的解决议案》,议案决定,共产党人在保持党组织独立的基础上,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局秘书,负责党内外的日常事务,按规定所有党的文件必须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和秘书毛泽东共同签字才能生效。年轻的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

“三大”后,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共合作的工作中去。七八月间,他来到上海,在国民党执行部工作。之后又往返于湖南和上海之间,为国共合作而奔走。

1923年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着手领导湖南国民党地方组织的筹备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1923年10月,国民党长沙支部成立。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出席了这次大会。22日上午,在讨论国民党章程时,国民党广州代表方瑞麟站起来,把矛头对准了共产党:“我认为党内不能有党,要加上一个条文,国民党人不能加入其他政党,否则难保别有用心之徒混入我党。”

这显然是在向中国共产党人下战书,为此,毛泽东等人十分气愤,李大钊、廖仲恺与方瑞麟等人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并进一步阐述了两党合作的主张。会议的气氛正好有利于正确的一方,但国民党中的反对者还想狡辩,毛泽东不失时机地站了起来:“主席!主席!39号(毛泽东在大会上的座位号)发言,我认为应该停止讨论,立即付诸表决。”就这样,方瑞麟的提案被轻易地否决了。

毛泽东的表现,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之后,在孙中山的亲自提名下,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www.xing528.com)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会后,毛泽东被派往上海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工作,担任文书科代主任和组织部秘书。而由他负责的国民党员重新登记的工作是件棘手的事。

一天,毛泽东正在执行部处理事务,忽听门口一阵喧嚣,只见一位盛气凌人的老者怒气冲冲地闯进了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迎上前去问道:“请问您老是……”话音未落,老头涨红了脸说:“我是哪位?我就是谢持,你知道不知道?自参加同盟会开始,我就跟着孙文,我革命时还没你呢!”

原来是国民党元老谢持亲自上门来了。只听他接着说道:“革命了几十年,还要填表、登记,可不可以免填?这里谁负责?”

毛泽东微笑着说:“谢老先生,填表一事由我负责。这是孙中山先生和党组织的决议,是为着本党的利益和革命的前途着想,没有纪律,革命如何能搞好呢?”

谢持不屑地瞪了一眼毛泽东:“你个毛头小伙子,也在我面前谈什么革命。反正我不填就是不填。”说罢,他气冲冲地离开了执行部。

在场的人又气又好笑,问毛泽东该如何是好。毛泽东笑了笑,说:“其实他已经心动了,只是面子上磨不开,过两天派人给他送去,给他个台阶,他会下来的。”果然,几天之后,谢持还是在表上签了名。

这年夏天,杨开慧带着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来到了上海,协助毛泽东工作。由于过度劳累,毛泽东病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