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序言》理论意蕴与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序言》理论意蕴与价值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写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序言》中,马克思提到了没有将这篇《导言》写完并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导言》的价值在于,马克思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他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是在其他地方不曾出现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序言》理论意蕴与价值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雕像。此雕像重约2.3吨,高4.6米,连同基座高5.5米,坐落于德国特里尔西蒙施蒂夫特广场

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及内景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计划写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巨著,也就是后来提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在这之前,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了6篇关于经济学的手稿。其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一篇十分有代表性的著作,它写于1857年8月底,但它并未完成,也没有发表。而在写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序言》中,马克思提到了没有将这篇《导言》写完并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导言》的价值在于,马克思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他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是在其他地方不曾出现的。他认为,“生产”不是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说的那样是某种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东西,而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进而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提出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与恩格斯(www.xing528.com)

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马克思在此长期从事研究工作

之后,马克思在《导言》中提到了他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整体结构的最初计划,这一结构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重要的方面,拟分为五篇(一般称为“五篇计划”)。最后,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出发,研究了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某些过程,探究这些过程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和相对独立性,论述了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特点。

写有《导言》的手稿笔记本M的封面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