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新哲学:导言与序言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新哲学:导言与序言导读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学与哲学的这种深度融合,《资本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凝聚为统一的理论总体,成为一种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存在方式”的哲学世界观。从现实批判与观念批判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理论表现即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的统一。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本质与表象的矛盾及其内含的自我克服、自我超越的趋势。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新哲学:导言与序言导读

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哲学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集中体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未完成的巨著中,尤其是体现在从其“资本册”之“资本一般篇”发展来的《资本论》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哲学已经具体化为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时也被提升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世界观。

在《资本论》中,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首先是由马克思的思想主题决定的。马克思的思想主题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其所有的理论探讨都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所形成的各种“学科”也不外是对这一主题所作的不同视角的探索和把握。要探求人类解放,必须深入到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去,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寻求解放的现实途径与主体力量。而要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就必须研究市民社会的科学即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又不可能离开哲学的分析,因为矛盾的揭露和分析必须借助于哲学思维;经济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的结合即剩余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的结合,最终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可见,在《资本论》中,经济学、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论》中,经济学与哲学在方法论上也是有机统一的。与以前的著述相比,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再是一种外在关系,而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唯物史观不再是以外在形式表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尺度或哲学前提,而是转化为经济学研究的内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相应的,政治经济学也不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评判对象或应用对象,其本身就提升为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特定社会存在方式的哲学世界观。从商品分析入手再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既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运演过程,也是唯物史观发挥作用并充分发展的过程;在对政治经济现实与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中,哲学与经济学融为一体。

应当看到,经济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内在结合还体现在《资本论》的批判方法与建构方法的统一之中。从批判方法上看,政治经济学批判内含着哲学批判:对政治经济现实的批判以意识形态批判为中介,奠定了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由此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给以深刻的揭露。《资本论》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分析,通过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揭露,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真实面目,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这就是从资本统治下的“物化”过程看到了真实的“人化”过程,从物的关系看到了人的关系,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生活。从建构方法上看,哲学方法内在地引导着政治经济学建构。这就是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再现出资本主义社会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如《资本论》第一卷正是从商品范畴出发,先从“商品二重性”追溯到“劳动二重性”,经由“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上升到“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一步步地再现出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逻辑的本质内涵。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学与哲学的这种深度融合,《资本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凝聚为统一的理论总体,成为一种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存在方式”的哲学世界观。由此说来,《资本论》的理论形态可以说是一种综合了经济学与哲学的“新哲学”。(www.xing528.com)

首先,《资本论》构成了一种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方式”的世界观。这种哲学世界观的新颖性集中体现在“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个标题的统一性上(《资本论》德文原标题是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konomie)。资本批判同时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现实批判与观念批判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理论表现即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的统一。从本质批判与表象批判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是作为社会本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作为社会表象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的统一。要言之,《资本论》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现实与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既是生产关系生产的批判,又是意识形态生产的批判。因而,《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认识论与社会存在论的统一,是关于现代社会的总体存在方式的世界观。

其次,《资本论》也是一种关于现代世界“生成方式”的新型世界观。《资本论》并非如阿尔都塞等人所断言的是主体已死、缺乏人的能动性实践的“结构决定论”,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体系的具体再现。其中,具有支配性作用的实践便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它作为“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统摄、规定着社会生产总体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具体地再现出社会总体的生产方式与再生产方式及其能动机制:从社会存在生成出社会意识,从社会本质物化为社会表象,从物质生产过程衍生出精神生产过程,从生产关系生产衍生出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生产,从社会有机体的“果核”长出“果肉”和“果皮”,生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有机总体的再生产体系。

最后,《资本论》不仅是“解释世界”的世界观,更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是一种“历史超越论”的新型世界观。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本质与表象的矛盾及其内含的自我克服、自我超越的趋势。由此,政治经济学批判就从根本上转换了哲学世界观的问题视域与思维方式,从追问世界的“存在方式”转换为追问世界的“超越方式”,以人类历史的自我超越论科学地解答了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探寻向着未来开放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历史可能性,从而开启了哲学的未来向度。

柏林洪堡大学主厅墙上铭刻的马克思名言:“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