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句节选: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名句节选: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名句节选: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傈者,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www.xing528.com)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选编 曹春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