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资本理论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分析

社会资本理论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座谈在苏州图书馆举行,共邀请了苏州图书馆各部门的11位专家。座谈开始前将上述研究结果分发给各位专家,并解释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座谈目的有两个:第一,判断社会资本表现形式和苏州图书馆开展的服务、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许副馆长、分馆卢馆长、分馆杨馆长都提到,“外来务工者经常来苏州图书馆听讲座,他们普遍认为这是给自己一个充电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来图书馆学习新的知识”。

社会资本理论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分析

专家座谈在苏州图书馆举行,共邀请了苏州图书馆各部门的11位专家。座谈开始前将上述研究结果分发给各位专家,并解释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座谈目的有两个:第一,判断社会资本表现形式和苏州图书馆开展的服务、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第二,通过专家的讨论,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开展的其他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生成的活动,以及图书馆对社区社会资本的生成发挥的作用。

通过后期对录音资料的整理,专家的观点包括:

(1)许副馆长认为,“图书馆开展的活动都有增加社会资本的作用,只是增加社会资本的程度不同。那些非形式主义、长期坚持开展的活动更能体现出图书馆对社会大众的诚意,因此,这些活动增加社会资本的程度深。”

(2)在社会信任方面,许副馆长认为,“由于社会存在信任危机,民众之间、民众和政府之间普遍缺乏信任感,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它能够代表政府开展公益活动”。至于公共图书馆的“公民参与网络”功能,许副馆长说“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公正的机构,它为政府、市民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平台,这可以视为公共图书馆‘公民参与网络’功能的一个体现”。

(3)关于苏州图书馆开展活动的发展状况,会展部曹主任介绍,“苏州图书馆最早是在图书馆大厅举行讲座,那时,图书馆工作者在苏州‘姑苏晚报’上以2000元租得‘豆腐’大小的板块向公众通告近期开展的讲座活动,并特别注明讲座是免费的。发展到如今,苏州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已深入人心。”从苏州图书馆开展活动的发展可以看出,“图书馆活动公益的过程也是公众对图书馆产生信任的过程”。

(4)在读者反馈方面,即观察读者在离开图书馆之后所开展的互惠活动,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来自用户对“苏州大讲堂”来信的整理;另一个途径是追踪调查“家长沙龙”建立的小群体,分馆陆馆长介绍道:“这个群体通过在图书馆参加沙龙活动相互交流而认识,并且在同一个小区内的居民建立起了长期的人际关系网络。”(www.xing528.com)

(5)许副馆长、分馆卢馆长、分馆杨馆长都提到,“外来务工者经常来苏州图书馆听讲座,他们普遍认为这是给自己一个充电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来图书馆学习新的知识”。

(6)分馆陆馆长讲了一个小故事:暑假里,每天中午都看到一个学龄前的小男孩一个人在图书馆。时间久了,馆员就带他一起吃午饭,也很奇怪,不知是谁送他来的。他们观察了几天终于一天快下班时看到他的妈妈来接他。他的妈妈很感谢图书馆员对孩子的关照。她说,暑假里幼儿园放假,孩子没有地方可去,她就每天上班前送孩子到图书馆,嘱咐孩子自己看书。下班再接走。她认为,图书馆里的人都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这里安全,放心。

(7)许馆长也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位来苏州打工的男青年路过图书馆,以前听人说过不收费,不大相信,就试着进来了。果然图书馆不收费用,看书、上网都可以,还可以听讲座、看电影。从此每到公休日他都会来。

从上述记录中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平性、包容性强的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活动空间,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促进了社会平等和包容。图书馆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不仅使读者增加知识,而且具有媒介的作用,在读者群中建立起各种联系,这种联系还逐渐延伸到图书馆以外的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信任危机。这些现象促进了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的生成,有利于培育社会资本。

座谈中,专家还提到苏州图书馆开展的其他促进社会资本生成的活动,包括:先锋讲坛、爱影俱乐部、老年读者协会、家长沙龙、故事姐姐、企业家俱乐部、专家咨询团、独墅湖图书馆、德鲁克读书会、公益展览、公益音乐会、盲人阅览室开展的活动、苏州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